第247章 葡萄牙炮兵

那是挺厚的一本書,上面記載的全部是葡萄牙軍隊的見聞和炮位炮隊的圖解,全部是有關於大炮和火藥上的相關事宜——步操只有寥寥涉獵,為此暗營可是花費上了一大筆銀子的。

葡萄牙人的火藥當然是顆粒化的,提純、粉碎、拌和、壓制、烘幹……一套流程上與復漢軍的制作過程幾乎相同。但對比復漢軍還在摸索之中的槍炮發射、藥配方,葡萄牙那裏則有著很完整的一套。因為這東西在歐洲是人盡皆知的事兒。歐洲人早就發現了這一點,就是中國也有這方面的記載,可復漢軍根據記載搞出來的東西,效果明顯的不好。

陳鳴的腦子不是電子計算機,他可以記著怎麽顆粒化火藥,還有黑火藥最優化的配方,但槍用發射火藥和炮用發射火藥他就是只聽說過了,也看到過比例配方,卻沒記住。就像他知道這個時期的河南有個叫龐振坤的怪才,“智若北疆阿凡提,雅同南國徐文長”,他小時候還看過《怪才龐振坤》這部電視劇,記憶挺深刻的。可他不知道龐振坤到底是哪裏人啊,一直到復漢軍的勢力發展到鄧州【南陽府】的時候,才曉得龐振坤乃是鄧州人,但龐振坤現在在廣西當知縣,他乾隆十八年(1753年)拔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中舉人,隨後就很出人意料的當上了知縣,雖然是在廣西那個窮地方。而且家無余財,龐家在鄉梓中名聲也很好,陳鳴只特意叮囑不要禍禍了龐家。這就說明了他的‘先知’不是萬能的,他只知道發射、藥和爆炸藥的配方是比相差仿佛。但就是這個‘仿佛’,復漢軍用兩年的時間也沒徹底吃透。

拿到葡萄牙人的配方後,陳鳴也搞不懂為什麽炮用的發射火藥的硝含量就要比槍用發射火藥的硝含量多上那麽一點,而碳和硫磺的比重就要下降一點……這需要很精深的化學功底。

除了火藥方面外,葡萄牙人,或是說這個時代的歐洲軍隊,與中國更多的不同還是在大炮方面上,從大炮的質料、炮膛光潔度、炮身引門到瞄準裝置、炮架和炮彈,那個厚厚的本子上記載的東西幾乎籠蓋了火炮的所有方方面面,而不出意外的中國在這方面是完完全全的落後。

大炮質料沒什麽可比性,葡軍鑄炮的用鐵都是上好的鑄鐵,含碳低,或直接就是青銅、黃銅,而復漢軍這方面還好,鑄鐵炮鐵料質地不比歐洲人差,可清軍就不行了,他們的大炮所用多是生鐵,後者鑄成大炮後炮膛多是蜂窩澀體,這根鑄造技藝也有關系。復漢軍的要好很多,鐵模麽,速度很快,質量有一定保證,但用鐵炮的性能質量上比之青銅炮、黃銅炮還是有些差距的。

炮膛的光潔度:清軍大炮由於鐵質差,加上鑄法有問題(泥模),氣孔多、易炸裂,再加上工匠偷工減料、官員中飽私囊,使得質量是很差的。鑄成之後炮膛也不能光滑順溜,且內部難於鏟磨,往往是腹中生銹,炮膛凸凹不平。本來按重量可以裝五斤炮藥的,實際上能裝個一兩斤就是好炮了。復漢軍的鐵模鑄炮法則很好地為他們自己解決了不少同類問題,但不好的方面也很明顯。而且葡軍的火炮中有一部分已經是進入了另一個時代,他們采用整體鑄炮法,即先鑄成圓形金屬件,然後用鏜床鏜成炮管,既省工時,又能保證炮膛的光滑圓勻,質量也絕對有保證。這樣的大炮在葡萄牙軍隊裏也不多,可這代表的是什麽,陳鳴很清楚。

18世紀的西方人在機械文明上只是剛剛邁出一小步,卻也是完爆中國。

大炮引門:葡軍的大炮引門皆在膛底,大小適度,並且葡萄牙人正在討論著為一部分火炮安裝燧發機。而清軍的大炮之引門有的偏前,有的口大。引門偏前會致使大炮開炮時後坐力增大,或者連架跳起,或者偏左偏右,不能中的。引門口大則造成火藥燃料氣體外泄,影響炮彈射程。復漢軍這方面比之清軍要強,但給大炮安裝燧發機,陳鳴從沒提過。他覺得還沒走到那一步呢!於是可悲的事兒就顯出來了,復漢軍槍炮局裏那麽多人也一個沒有想過把燧發機安裝到大炮上。明明燧發槍復漢軍都制造那麽多了。

瞄準裝置:葡軍的大炮不僅裝有瞄準星鬥,還配有炮規(六分儀,類似中國古代天文學上的象限儀、量天尺,就是精確瞄準、測距的東西,要有一定的數學基礎,需要一定周期的培訓)。而清軍大炮則只有星鬥而極少炮規、銃尺。復漢軍炮隊裏也一樣沒有象限儀、量天尺,但復漢軍的炮兵更注重培育,不會出現清軍炮手那般連準頭的遠近、星鬥的高低都茫然不知的情況,還多出了一個炮表。

炮架:18世紀的歐洲各國軍隊,已經普遍使用金屬炮架,甚為堅固,能保證火炮上下左右靈活轉動。清軍大炮的炮架則是笨滯艱澀,旋轉不能如意,且系尋常雜木,木性松脆,一經炮發震動,榫縫開裂,既難取準,又不能再行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