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諸神之戰(第3/4頁)

好消息來自緬甸,在兩大集團交戰中一直沒表態的緬甸終於宣布中立,退出東南國家集團,並且不再允許東南聯軍通過他的國境。

顯然隨著英國地中海艦隊與印度艦隊對中國南洋艦隊形成壓倒性優勢,緬甸認為只有脫離東南聯盟才能避免亡國的危險。

而這樣一來,中國陸軍在印度的行動便失去了緬甸補給線,這幾乎是致命的,甚至可以令中國人不戰自潰。

如果意大利人再倒向協約國,甚至已經可以預見勝利的曙光。

也難怪女王和首相幾個月來,都是第一次露出笑容。

維多利亞女王輕輕搖動酒杯,琥珀色的液體在華麗的吊燈下泛出璀璨光澤。

她看向了東方,琢磨著東方那個年青的君主,這個小夥子,是她執政以來遇到的最危險的人,哦,或許不該稱為小夥子,好像,也快五十歲了,只是印象中,他和他的帝國有用不完的充沛精力,總是那麽生機勃勃,同時,也危險的就好像毒蛇。

他是永遠對權力不滿足嗎?征服了東方,又想征服世界?有時候,真想和他面對面聊聊天,想來,對力量的追逐和占有,令他有著無窮的魅力。

……

帝國大廈頂層異常寬闊的2號房,這裏是葉昭的戰時指揮部,噠噠的電報聲和電話鈴聲不時響起,進進出出的年青軍官、女話務員盡顯帝國這二十年來的變化。

在懸掛的一幅幅地圖旁踱著步,葉昭思索著什麽。

委實,同大英帝國較量令帝國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海外貿易停滯,各路壞消息頻頻傳來。

三大艦隊中最龐大的中國海艦隊,本來在帝國初期作戰藍圖中,可以用壓倒性優勢擊潰英國太平洋艦隊,占領澳大利亞,令帝國東部海疆一片坦途,如此便可以騰出手來同西線英國海軍作戰,誰知道,英國海軍比想象中更難以對付,其太平洋艦隊司令萊溫斯特上將更是老狐狸般狡猾,數次海戰中都令中國海艦隊吃了虧,現今攻陷了夏威夷後,其一支分艦隊去了美國西海岸休整。

美國人雖然自英國統治下獨立,但其早期國民均為英國移民,兩國同宗同源,實則極為親近,二十年前英法俄克裏米亞戰爭中,那時澳大利亞剛剛開發,尚不成氣候,英國艦隊對俄作戰,便用了美國人西海岸的港口補給。

今日同樣如是,多多少少,大多數美國人還是同情和支持英國。

三大艦隊,都面臨著自己的難題,而且,困境短時間內還會持續下去。

要盡快幫助海軍擺脫困境,就要寄希望於陸軍。

葉昭又看向了地圖,現今陸軍戰區分為三大戰場,俄國戰場、印度戰場和南非戰場。

實際上,帝國對英國宣戰後,英國人已經開始從南非撤軍,帝國與布爾人聯軍已經進入英國開普海外省,樂觀估計,一個月內,便可以攻克開普敦,但若海軍失利,失去了補給線,這些戰果便會蕩然無存,因為失去補給線後,這些年在馬普托囤積的戰略物資早晚會消耗殆盡,以馬普托海外省的資源,是不足支撐聯軍長年累月之補給的,更莫說武器彈藥了。

俄國戰線最不用費心,但卻也最費心,因為俄國戰場最為慘烈,帝國集結了10個集團軍超過五十萬兵力,加之東俄主力軍團,共約六十萬人與西俄鏖戰,雖節節勝利,但卻也步步艱難,畢竟這不是當年西伯利亞戰場,而是進入了俄國腹地,面對的是極為敵視中國人的俄國民眾。

印度戰場,帝國三路進攻,其中主力軍團為四個集團軍,輔以藏人武裝、廓爾喀、越南、柬埔寨武裝等共有二十萬軍事力量進入印度,到目前為止,還未遇到真正的抵抗,不過帝國軍隊忙於安撫印度諸族,尋找對抗英國的同盟,所以行軍速度不是很快,而現今看,這步棋算走對了,若不能拉攏一些印度當地人為己所用,失去補給線後,帝國軍隊便會陷入孤軍深入的險境。

琢磨著,葉昭緩聲道:“關鍵點,還是在印度啊,這是英人的死穴,點到了,就好像仙俠傳說裏講的,英人的經脈從此不通。”

側立在葉昭身旁,趙三寶微微頷首,委實,一旦攻克加爾各答及英國在印度經營的各港口城市,他英國人地中海艦隊來了又如何?沒了這些海港船塢和補給點,英國人便在印度洋無立足之地,如果僅僅依靠錫蘭(斯裏蘭卡)孤島,其龐大的艦隊也不能持久。

趙三寶冷哼道:“緬甸人忘恩負義,皇上,它怕招惹英人亡國,我現今就發電,抓了他的國王。”

葉昭微微擺手,雖然出兵緬甸可用其背信棄義的借口,但畢竟是侵略,何況如此一來就算打開了緬甸通路,可沒有當地緬甸人盡心盡力的幫你,而是給你搗亂破壞,終究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