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土著與糾紛(第2/2頁)

與中國探險隊爆發沖突的是昆士蘭自治領公民,澳大利亞商人組建的一支獵奴隊。

起因還是因為巴布亞人,中國這支探險隊是由帝國人類學教授帶領,前往新幾內亞島研究巴布亞人的生活狀態,在新幾內亞,中原帝國呂宋殖民當局設有一個貿易站,雖然實則和這些土著並沒有什麽可交易的。

巴布亞人部落不同,對外界人類的態度也就不同,有的巴布亞人懼怕外來者,遠遠的躲開外來者,也有兇悍的巴布亞人捉到外來者就處以殘酷的死刑。

帝國探險隊接觸的部落比較溫和,與中國人也早有接觸,而帝國探險隊神奇的“裝備”,如火柴、玻璃珠、照相機等等令這些土著頂禮膜拜,視中國人為某種圖騰,甚至誕生了一個節日,用中國產陶器當作某種膜拜圖騰的節日。

當帝國探險隊深入新幾內亞島腹地之時,澳大利亞人遭遇了這個部落,他們隨即對土著人進行了大屠殺,幾個臨近村子的土著被他們或殺或捉,完全摧毀了這片中國人好不容易與之建立起信任關系的低等文明。

對於這些澳大利亞人來說,因為卑劣的職業使然,他們自然時常遭遇巴布亞人的襲擊,所以見到土著部落,他們絕不會留情。

隨即,返程的探險隊與澳大利亞人不期而遇,探險隊負責保護學者安全的警備連連長,卻也同這個部落的幾名淳樸黑人交上了朋友,見到新朋友慘死的情形,他再難壓抑心中的怒火,開了第一槍,百余人的警備連對三十多人的散漫民間武裝,其結果可想而知,澳大利亞人被打死了大半,其余或傷或俘。

消息第一時間傳到了京城,而等葉昭回京之後,昆士蘭自治領政府的抗議書已經通過英國使館遞到了帝國外交部。

昆士蘭自治領政府措詞強硬,要求帝國政府嚴懲兇手,首犯要引渡到昆士蘭交由自治領政府審判定罪。

英國人雖然對昆士蘭自治不滿並且阻撓澳大利亞人在新幾內亞島的探索,但遭遇外敵,毫無疑問,大英帝國將會無條件支持它的海外移民。

當葉昭同周京山、李鴻章以及鄒凱之在養心殿議事之時,想來倫敦政府和女王,也在度過不眠之夜,兩國政府都會認真思考這場沖突造成的影響,雙方的每一步反應又將會造成何等後果。

“將肇事軍官交給英國人自然能平息此事,不過臣以為,英夷自恃甚高,屢屢在南洋指手畫腳,近日又頻頻同緬甸示好,西方諸國,英夷執牛耳,是以其自高自大,當年戰勝前朝,割占香港,實為我中國奇恥大辱。中華之土,臥榻之旁,卻由英夷蹂躪,其軍艦更可來去自由,臣想到此事,總不免扼腕。”

說話的是李鴻章,顯然對於他來說,土著人並不能稱其為人,因為土著人而殺死“文明世界”成員,己方自然理虧,但若說將“肇事軍官”交出去,他卻並不贊同。

李鴻章又看向鄒凱之,說道:“儀銘兄,你多涉外務,與英夷打交道最多,依你之見,若拒絕澳人要求,英夷會做何等反應?”

鄒凱之搖搖頭道:“英國輝格黨最近漸趨強硬,其主張多針對我國,澳人一事,經其國內媒介渲染,定然鬧得沸沸揚揚群情激奮,最後會怎樣,我不敢想,也想不到。”

周京山拙於外事,只是蹙眉不語。

李鴻章道:“他能怎樣?終不過在黑非洲之地與我等搗亂。”委實,不管從何等角度分析,中英之間直接爆發沖突的危險太小太小了,因為這場戰爭代價之大,只怕雙方誰也承受不起。

不過葉昭卻知道,數億生靈卷入其中的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誰又能預料?

任何事,都要考慮最壞的結果,何況就算黑非洲吧,英國人鐵了心在非洲大陸狙擊中國人的步伐的話,也委實令人頭疼。

不過葉昭只是默默品茶,聽著三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並不怎麽開口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