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勢力範圍(第3/4頁)

比如後世傳得沸沸揚揚的蘭芳共和國,就是其中之一,實則蘭芳共和國只是華僑組成的貿易公司,首領稱為大統、太哥,隨著荷蘭人勢力強盛,太哥的任命還需得到荷蘭人的批準,稱為“甲太”。

在婆羅洲,類似蘭芳公司的這類華人社團尚有許多,互相間也時常爭鬥,而蘭芳公司是婆羅洲上最後一個被荷蘭人取締的華人自治社團。

說起來,已經漸漸淪為歐洲二流國家的荷蘭在東印度群島的勢力還是極為龐大的,概因其勢力被英國人趕出美洲大陸,非洲更是列強環繞插不上手去,其自然將重心放在了亞洲,放在了東印度群島,現今其能拿的出手能創造價值的殖民地也僅剩東印度群島了,南美的一處飛地和加勒比海上的一處小島,可以忽略不計。

雖說在歐洲影響力直線下降,但在東方,這個昔日歐洲霸主,海上馬車夫,卻仍然是強大無比的存在,就算英國人,在東印度群島一帶,也不得不承認荷蘭人的利益。

葉昭最近正同荷蘭公使談判,希望能同英國一樣,取得在東印度群島一帶的平等貿易權,但荷蘭公使極為強硬,一口回絕,葉昭可也體會到了,這西方列強再怎麽忽悠你,現時條件下,就算歐洲二流國家,還是從骨子裏看不起中國的,也沒太把蓬勃發展的中國南部真正當盤菜。

有時候,或許贏得別人尊重的最佳途徑就是發動一場戰爭並且打贏他。

當然,雖說中國歷代一直沒有庇護華僑的傳統,反而歧視移民,但畢竟在遠東一帶影響深遠,荷蘭人多少還是有些顧忌,不然也不會等二十多年後中法戰爭爆發才趁機吞並婆羅洲上各華人社團,更要在清朝滅亡的1912年,才正式宣布對蘭芳地區的占領。

葉昭現在自然不可能會去挑戰荷蘭在東印度群島的霸主地位,但如果有機會,打打擦邊球還是可以的,怎麽都要令荷蘭人重視中國在東印度群島一帶的貿易利益,更要延緩其吞並、占領東印度群島上林立的小王國的步伐。

是以當吳廣義說起他是戴燕王國子民時葉昭不由得就關注起來,笑著問道:“戴燕王國?”好似有點印象,但記不大清了。

吳廣義道:“是,我們本是大清屬民,我國開國君主吳元盛是蘭芳公司第一代大哥羅方伯的結義兄弟,因戴燕國王殘暴,先君殺之,戴燕國民遂擁戴先君為國王,傳到現今,已經是第四代了,不瞞葉先生,現今戴燕國主乃是在下宗親。”

他倒是開宗明義,不過卻也盡量說的委婉了,實則在南洋,自認是前朝子民而拒絕承認滿清對中國合法統治的華僑可不在少數,就拿戴燕王國來說,其開國君主也好,蘭芳公司創始人也好,均是當年反清起事不成而流亡之人。

當然,數百年過去,加之現在南國強盛,勢力漸漸擴張到東南亞,在東印度群島一地,時常可見南國商人足跡,也偶能看到南國之報紙,口口相傳更不必說了。

南國對於華人移民,報紙和口口宣傳中,其態度明顯和明、清都不同,明確承認移民為華人,受中國南方政府保護,而其漸漸淡化滿清統治感的努力也令這些華人多少有了些認同,至於大部分華人,乃是清代開海禁而去南洋求生者,就更不必說了,一派歡欣鼓舞。

當然,南朝話雖說的漂亮,最後效果如何,也只能觀望,而且感覺,荷蘭人對華人的態度並無什麽轉變,反而有些步步緊逼之勢。

就好似戴燕王國,荷蘭人已經制造了幾次沖突,看情形,怕是很快就會派兵吞沒這個小小的國家,這也是吳廣義來廣州的原因。

不管怎麽說,南國經濟貿易欣欣向榮,商人船隊在東南亞出現的越發頻繁,如果真如其所說,戴燕王國能得到南朝的庇護,或許就能逃過這場彌天大禍。

吳廣義盤算著,字斟字酌的道:“西夷荷蘭人在婆羅洲聲勢日張,今屢次起釁,意圖侵略我戴燕王國,聽瑪琳娜女士講,葉先生在廣州是有大能量之人,不知道先生肯不肯幫我國國主脫困?”說著話,將一張千兩銀票送到幾上,又道:“事成之後,必有厚報。”

他靠著結識的一名廣州商人來南朝活動,卻不得要領,又不敢貿貿然進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可巧他住在莎娃旅館,有一天同老板娘瑪琳娜女士飲酒之時將苦悶之事和盤托出,卻不想瑪琳娜女士說她有辦法。

吳廣義本來只是抱著試試看,也算病急亂投醫,當下送了瑪琳娜女士千兩銀子作為報酬,戴燕王國國小財弱,他現今已經是吐血硬撐呢。

不過見到葉昭儀表非凡,氣度隱隱有龍虎在位之相,那火辣無比的西洋公主般的女郎陪侍左右,吳廣義就隱隱覺得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