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無賴

葉昭從袖子裏摸出一張紙遞過去,說道:“皇嫂可參詳參詳。”話說的客氣,實則是早就打好的底稿。

蘭貴人接過,瞄了幾眼,微微頷首。

葉昭就笑著對那邊正眼巴巴看著自己的麥查遜點了點頭,麥查遜立時滿臉興奮,三兩步就躥到了東側台上,現今雖沒有麥克風,但舞廳裏還是有一處略高的演講台,以作祝酒演講等用途。

麥查遜連連揮手,舞曲就漸漸停了,正翩翩起舞的人群都轉頭看向了他。

“女士們,先生們,鄙人很榮幸的宣布,大中國聖母皇太後將為我們的盛宴致辭,有請大中國聖母皇太後!”

對於南朝政權的稱呼,在葉昭力爭下,現在在各國正式文函的中譯本中都以中國稱呼之。

中國這個詞對於東亞東南亞文明圈意義非同凡響,深受中華文明影響的各朝貢國都以學習中國為榮,都承認中國為至高無上的大一統。

而滿清入關後,自然要漂白脫去蠻夷的名頭,是以也開始以中國的正統自居,從康熙朝開始尤甚。

在康熙朝同俄羅斯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中譯本中,就稱康熙為“大中國皇帝”,邊界劃分上,均是將“中國”作為己方,“俄”作為對方,更稱呼中國子民為華民。

莫說統治中土的國家了,就算小小朝鮮,也有儒生自認其是中國正統,這種風氣一直延續到後世百多年後,可見中國這個詞影響之深遠。

而南北和談,稱呼起來自然要有區別,在調停國文件中,本來稱雙方為南方政府或者北方政府,但在葉昭要求下,雖稱呼南方為中國南方政府,但小阿哥為大中國皇帝,稱呼六王的政權為中國北方政府,六王卻成了“中國北方政府國王”,無形中,雙方雖未在戰場上分出勝敗,但在雙方和談的基礎稱謂上,南方已經成了大中國之正統,六王則低了一格。

葉昭堅持,而北方政府負責外交事務之人又後知後覺,開始根本沒想過這種稱呼上的問題,洋夷們又不大懂中國人的正統觀念,是以調停國使者團自然就按照葉昭的說法改了稱呼,而等調停國中譯文照會到了北京,北京的外務大臣們才傻了眼,據理力爭,可木已成舟,又哪裏那麽好改的?北京方面又仰仗調停國之處甚多,也只好忍氣吞聲裝糊塗。

“大中國”,葉昭微微一笑,心說聽著也蠻順耳的,有時候政治上來點面子工程也不錯,不過這面子啊,還是要以實力為後盾,不然這“大中國”,早晚要從神壇上摔下來,摔得粉碎。

起身,微笑陪著蘭貴人走向講演台。

台下,立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各國使節及夫人、各路商賈自動讓出一條通路,好奇的看著這位美貌的、異常神秘的中國皇太後。

雖沒有黃土鋪路、凈水灑街,但幾名侍衛飛快的在前面跑過,手裏異常麻溜兒的忙活,一條長長的紅地毯通路頃刻完成。

眾洋人又都向後退了幾步,深覺中國皇族委實如同傳說中一般神秘高傲,從這小細節就看得出來,並不是說排場,因為攝政王和中國皇太後此來已經是最大程度的放低姿態了,這是久而久之養成的習慣和矜持,比歐洲各王室可尊貴太多。

因為葉昭的出現,大中國的華麗外衣尚未被完全戳破讓人看個底兒掉,現今南方正是欣欣向榮,各種律法、社會職業結構、政府各部門職能分工等等代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層面甚至在很多地方都令歐洲人大開眼界進而借鑒,洋夷們對遠東這神秘古老的王國之觀感誰又敢輕視?

蘭貴人站在了演講台上,葉昭帶頭,眾洋人再次鼓掌,良久方歇。

“中國土廣民眾,威望著於四遠,泰西諸國,皆中國之朋善,今中西商業廣通,水乳交融,共進共榮,始見寰宇之奇,滄海之闊,窮天地之想。東起扶桑,西窮羅馬,海外商民,各國君相,其所以期望吾國者,至厚至遠。如此吾國與泰西諸國,經略相投,取長補短,普天民眾,必享盛世榮光。”

蘭貴人每說一句,葉昭就用英文翻譯一句,翻譯給那些不懂中文亦或聽不懂這種半白話文的洋人聽。

蘭貴人這段話的意思如果是在現代,用主旋律的話來講主要就是總結了中西通商之後,中國和西方社會才算真正趟亮了對方的地圖,才知道了地球村之廣闊奇妙,又言道只要雙方和平友善共處,互相學習,必然能促進全球文明發展。

當然,話不是這個意思,但葉昭自然就這麽理解。

有那聽得懂中文的,搖頭晃腦的聽著,聽不懂的就凝神聽葉昭講,心裏都是稱奇不已。

葉昭這草稿放後世絕對假大空,可是卻是從全球文明全人類角度忽悠了兩句,可就未免令這些洋人大大吃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