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政治任務(第2/2頁)

葉昭也希望這篇文章見報後,各衙門、鄉公所、村公所都能更加關心農家的利益。

而攝政王府吏房開始設立鄉公所村公所,是中國歷史上政府第一次將觸角滲入到了村落,一直以來,中國各代王朝,實則最基層統治為縣,要說從來沒真正統治這個國家都不為過,因為在民間真正有話語權的,均是地方士紳,而現在鄉、村基層吏員治安官的設立,使得南朝政府將會強有力的統治這個國家。

至於攜帶柏貴出行,葉昭是希望某些後黨停止倒柏貴運動,柏貴確實才具略顯不足,現今卻是南朝七省政府中最重要之廣東巡撫,自不免被人惦記上他的位子。

其中呼聲最高的自然是袁甲三,原閩浙總督,德高望重,率領大小官員來投,而南朝不設總督一職,袁甲三被任命為貴州巡撫,顯然後黨中人很多不滿意這樣之安排,現今南朝漸漸強勢,長沙會戰可說一舉奠定了南朝穩如磐石之地位,更有北朝主動乞和,南朝官員民眾算是定了心,真正將南朝視為了自己的國家。

隨之而來的自也是暗潮湧動,權力之爭,幾乎是必然的副產品,發匪天京之變就是前車之鑒,不過現今太平軍一直被壓得喘不上氣,矛盾反而沒有激化。南朝政權穩定,權力之爭怕也要開始了。

想著,葉昭就搖了搖頭,柏貴或許才具不如袁甲三,但卻是公認的攝政王的人,廣東巡撫如此重要的位置,又豈能交給袁甲三?

回頭看了眼小心翼翼坐在自己身邊的柏貴,葉昭笑道:“坐了幾個小時了,累不累?要不要走走?”

柏貴激靈一下,急忙微微躬身:“回王爺話,卑職不累。”

攝政王著便裝之時,一向不喜歡各級官員跪拜,更喜歡與各級官員座談,但越是如此,官員對其愈是敬畏。

現今南朝有七省巡撫,乃是廣東巡撫柏貴、江西巡撫李鴻章、福建巡撫劉登煥、廣西巡撫岑天化、湖南巡撫郭敬之、貴州巡撫袁甲三、雲南巡撫勞崇光。

七大巡撫中,袁甲三和勞崇光自是不折不扣之後黨,岑天化算是紅娘嫡系,劉登煥和趙三寶交好,與原廣州知府郭敬之一般,都是攝政王一手提拔,柏貴和李鴻章不必說了,各有各的機緣。

柏貴現今也知道,隨著南朝朝政軍情穩定,攝政王與兩宮太後蜜月期已過,怕要漸漸爆發權力之爭了。

而他的腦門上,自然刻上了攝政王黨的印記,坐得又是七省中為首第一省之寶座,加之當年與洋人打交道很是犯了些錯,前些日子攝政王赴朝鮮時兩宮太後召見,聖母皇太後話裏有話的言語,他沒怎麽接茬,是以首當其沖被拋上了風口浪尖。

攝政王,又到底是怎麽想的?

柏貴平日也常琢磨這個問題,但不管攝政王如何想,緊緊跟著他老人家的腳步就準沒錯,數年時光,柏貴一直身在廣州,攝政王之雄才大略那是看得真真的。

袁甲三之流,見識不明,怕又常在兩宮太後面前嚼舌根子,這才使得兩宮太後漸漸有了別樣心思,現今攝政王回了廣州,看你們還如何蹦跶。

葉昭品著咖啡,淡淡問道:“柏貴啊,勞崇光這人你怎麽看?”

柏貴心念一動,琢磨了一下,道:“利欲熏心,在南疆極為不得人心,苗民數反,皆因其暴政。”

葉昭微微蹙眉:“他這人面相尚算忠直,真的這般糟糕?”

柏貴嘆了口氣道:“卑職這評價還算客氣的,有些話都不敢說與王爺聽,怕氣壞了王爺。”

葉昭笑著點了點頭,道:“不管怎麽說,南歸之臣,我們不能薄了他,免得令北朝思歸之臣心寒,我準備將其與岑天化對調,你覺得如何?”

柏貴聽王爺“我們”二字,精神立時一振,躬身道:“王爺寬宏,只盼他幡然悔悟,不辜負王爺的厚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