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罷相

要說太監的確不是東西,滕祥抓住了機會,陰陽怪氣,好一頓捧殺,滿以為隆慶會大發雷霆,可是出乎他的預料,隆慶沒有任何的憤怒,反而擺擺手,讓他出去。

滕祥無奈,只好躬身退走,宮裏只剩下隆慶一個人,盯著堆積如山的奏疏,難免陷入了沉思。

雖然隆慶受教育晚,以至於智力受到影響,沒有那麽敏捷,可是他身邊畢竟都是人精兒,個個是名師當中的名師。

唐毅就曾經向隆慶講解過首輔的問題,自從正德、嘉靖以後,首輔權柄日甚一日,甚至皇帝也直言不諱,稱呼自己的大學士為“相”。

遙想起當年朱元璋處心積慮,利用胡惟庸案,掀起大獄,不惜廢掉丞相,盡收大權於一身,只怕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相權竟然會以內閣的形式死灰復燃。

而且重新出現的相權,相比以往,由於缺少了禦史台,缺少了三省分權制約,使得內閣大學士的權柄甚至超越了漢唐的宰相,發展到了今天,完全可以和皇權分庭抗禮。

對於皇帝,自然是很不爽,但是有無可奈何。

就以當年朱元璋為例,他廢除了丞相之後,大事小情,親自處理,天不亮就上朝,忙活到後半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不休息。完全被繁雜的政務羈絆,無暇去做一些大事情,基本上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就沒有太多驚天動地的大舉動了。

相比之下,朱棣就聰明多了,他選拔信任的大臣,組成內閣,替自己分擔政務,他才能夠放手施為,北征草原,七下西洋,修《永樂大典》,文治武功,讓人心折。

朱棣都吃不消的事情,後面的皇帝就更不成了。

而且唐毅告訴隆慶,太祖爺和成祖爺兩朝,由於剛剛從戰亂中走出來不久,民生凋敝,商業衰微,社會基本沒有什麽流動性,管理起來也不費心。

可是經過了二百年之後,大明的人口保守估計,增加了四到五倍,商業繁榮,何止十倍!

人多事多,哪怕太祖爺重生,也斷然應付不了這麽復雜的情況。分權內閣,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內閣首輔,向上分一部分皇權,諸如票擬,向下總領百官,主持廷推,廷議,京察等等重要事務。

荒唐如正德,怠政如嘉靖,只要內閣運轉正常,朝廷就亂不到哪裏去。

首輔一職,至關重要!

隆慶似乎理解了百官為何會如喪考妣,拼命維護徐階,畢竟老徐入閣前後近二十年,門生故吏,遍及天下,振臂一呼,百官響應。

只怕在百官的心目中,徐階的分量遠比自己這個皇帝要值錢多了。

隆慶自嘲地笑笑,看起來朕還真是失敗啊!

既然老徐地位如此重要,就不能隨便換首輔。

唐毅要知道自己當初的教導,竟然幫了徐階的忙,沒準會找個地方抽兩個嘴巴子。

不過眼下說什麽都晚了,隆慶把馮保叫來,讓他擬旨,挽留徐階。馮保雖然吃驚,卻也不敢怠慢,把隆慶的意思變成了華麗的聖旨,派人送到了相府,還帶去了一盒名貴藥材,兩柄玉如意。

看到了皇帝如此厚待自己,徐階松了口氣。

果然,隆慶是識大體的,知道動不了自己。

不過光是上一道辭呈,皇帝一挽留就回去上班,豈不是顯得自己虛偽嗎?戀棧不去,貪圖官位,也是一個罪過,事到如今,徐階不想犯任何錯誤,給對手留下把柄。

他感謝了皇恩,寫了一封長長的折子,盛贊隆慶的仁義恩德,隨後又言辭懇切,再次向隆慶辭職,把自己的命運完全交給皇帝裁決。

等到奏疏上去之後,已經到了臘月二十八,徐階本想著過年誰都不見,閉門謝客,哪知道二兒子徐琨竟然從松江老家趕來了。

父子見面,徐琨眼淚汪汪。

“爹,吳時來那個畜生搶走了咱們家的田,還有現在南方的士紳都爭相加入南洋公司,偏偏咱們家沒有份兒,眼看著那幫土鱉都把咱們家超過了,您老可要拿個主意啊!”

這一次失分被動,就是從東南老家開始的,徐階苦心營造的形象一落千丈,老徐真想把兒子吊起來,狠狠揍一頓。

可時過境遷,徐階也恨不起來。

華亭徐家,成百上千號的人丁,沒有點家底兒,怎麽過舒服的日子。兼並田產,本是天下士紳都幹的事情,都怪唐毅,他帶頭捐出田產,結果弄得徐階十分被動……

徐琨抹了抹眼淚,“爹,唐毅根本是玩花招,他的確是把蘇州的田產都拿了出來,可是他們唐家在東番島,少說有一百萬畝的田!”

“哦,有那麽多?”徐階驚訝地問道。

“那可不。”徐琨一下子來了精神,“爹,東番島適合種甘蔗,一畝田能榨五石白糖,兩個月前,第一批東番島的白糖運到了,您可沒看到啊,人山人海,都跑去買糖了,又便宜,又幹凈,誰家做菜都喜歡放一。一石糖比一石米貴了兩倍不止,能賣到三四兩銀子,一百萬畝田,扣除成本,一年也有三百萬兩銀子,嘖嘖,真的是富可敵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