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風靡天下(第2/2頁)

理學之後,就是陽明心學,由於陽明公的人格魅力,加上多年的耕耘,心學呈現出後來居上的態勢,不論是高官的數量,還是在民間的影響力,都有超過理學的苗頭。

在這兩個學派之外,還有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那就是經世致用實學!

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高拱,郭樸,楊博,王崇古等等,就連張居正也更多的傾向實學。這一派的人物多數信奉法家,講究現實和功利,他們一般不參與辯論,可是每一個人都十分有主意,看不上那些誇誇其談的心學士子,當然也看不上榆木腦殼兒的理學笨蛋。

這就是眼下大明三大主流學派的情況,只是隨著“唐學”的出現,勢必會造成強烈的洗牌效應。

首先震動最大的自然是心學,唐毅以嚴謹的邏輯,詳實的說理和考證,從經濟的視角,解讀了東南的情況,不但告訴了大家東南發生了什麽,也告訴大家,該如何應對東南的局面。

工商發展,金融繁榮乃是時代必然,不會因為閉上了眼睛,堵上了耳朵,不聞不問,就消失了。也不應該盲目歡喜,膜拜推崇。

真正的態度是求真務實,以客觀冷靜的視角,去研究問題,拿出切實可行的方略。

東南遇到的問題症結就在於受到輕徭薄賦思想指導,朝廷十分弱小,能調用的人力和財力有限,官員思想陳舊,庸碌無能,沒有辦法應對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問題。

核心的核心,是財政!

增加財政的辦法就是工商稅收……

雖然從不納稅到納稅,很多人未必能很快接受,可是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唐學是有著強大說服能力的。

而且唐毅也不止提到了稅負,《國富論》和《貨幣通論》這兩本書,一個著眼發展生產,一個把貨幣的本質,還有歷代的財政措施都揭示出來,那些被錢莊票號的老板視作不傳之秘的寶貝經驗,被唐毅堂而皇之公諸於眾。還把其中的邏輯寫的清清楚楚,不說別的,每一個晉商的案頭,都要放上一本,沒事兒的時候,就捧著研讀,如癡如醉。

唐學的出現,賦予了心學一個強大的武器,使得心學從空談心性解脫出來,變得能夠應付和改造社會。

心學也不用擔心唐學背叛心學,因為唐毅的研究都是從人的本性,本心出發,以人為本,正好合乎心學的理念,接受起來非常容易。

除了心學之外,還有一群人,對唐學更有興趣,甚至他們的領悟還在心學門人之上,這夥人就是經世實學。

就拿高拱來說,《國富論》出現之後,他最初沒當回事,只是聽說是唐毅寫的,才買了一本放在桌案上。

足足放了五天,連一頁都沒看。

有一次去楊博的值房辦事,見老楊博捧著一本書,看得津津有味,高拱這才想起了《國富論》。

回家之後,高拱徹夜通讀,熬得眼睛通紅,等到《賦稅論》和《貨幣通論》出來之後,高拱第一時間就跑到了書坊,親自排隊。

等到三本書讀完,高拱長嘆一聲,“從此老夫歸於唐門矣!”

能讓高胡子真心嘆服,唐毅要是知道了,只怕要暗爽好久。

高拱看不慣理學,也看不慣心學,他認為這兩者都解決不了現實的問題,那高大人開出了什麽方子呢?

四個字:執經達權!

經與緯相對,本來是織布的縱線,又引申為“常”,常行不變,有些類似儒家提倡的三綱五常等等理念,至於權,有指“錘”,也就是秤砣,稱東西的時候,秤杆不變,秤砣來回移動,“權”就有了變的意思。

高拱的主張就很明白了,通權達變,與時俱進,時移世變,本質就是改革變法。

只是高拱這一套東西有個致命的問題,他把變法僅僅視作手段,該如何“權衡”完全操縱在上位者的手裏,他高拱上台,就可以變法,換一個保守的人,或者皇帝想法改變了,變法就停了。他的經權論,和王安石的“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何其相似,只怕也逃不出人亡政息的怪圈。

這也是高拱最苦惱的地方。

唐學卻站在了一個更高的角度,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知行合一,求真務實,這一套方針之下,改革就變成了上位者必須奉行的義務,至於改革的成效,也不是上面評價,而是交給了老百姓。

有了民意強大支撐,好的法令,誰能輕易否定?不好的法令,又如何推得下去?

難怪高拱要拜服,從此之後,唐學要一統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