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嘆服(第2/2頁)

“妙哉!”

看完了整個方案之後,大家夥反復推敲,竟然面面俱到,無懈可擊。一個個都忍不住發出驚嘆,都說唐毅是幹吏,會辦事,以往大家更多的是耳聞,如今卻是眼見為實,思慮周全,調和陰陽,兼顧眼前和長遠,實在是妙不可言!

“由小見大,師父的安排,奧妙無窮,我感覺著,哪怕戶部尚書來了,也未必勝得過老師啊!”王錫爵贊嘆道。

徐渭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白了他一眼,“少拿戶部那幫飯桶和你師父比,他們要是有你師父的本事,也不至於把國庫弄得空空如也,都能跑耗子了。”

唐毅連忙擺手,“文長兄,你可莫要害我,不過元馭倒是說出了一些道理,此番驗證,倒是讓我明白了一些財政賦稅的訣竅,正要與大家分享。”

眾人連忙洗耳恭聽,有人更是拿出了紙筆,準備記錄。

“不管任何行業,凡是有了勞動所得,大約都要分成三份,首先是人事成本,也就是說幹活的人要吃要穿,要先滿足他的需要,他要是覺得不合算,虧本了,就要撂挑子不幹了。其次呢,要著眼未來,要留出一部分收入,進行再投資,比如購買原料啊,工具啊,當然上學讀書,增加本事,也算在其中。再有至關重要的一條,大家可以注意到,有些事情不是一家一戶可以做的,比如修路,比如挖井,比如建護墻,僅憑著個人的力量做不到,偏偏又是必須的,這時候,就需要有人出來,組織人力,集中財力,興建工程,這也就是朝廷的使命!”

由一個小小村子,一下子落到了朝廷之上,大家只覺得振聾發聵,精神為之一振!

原來唐毅是把村子當成國家來治理啊,仔細琢磨一番,還真是越想越有道理。

這些人接受了《國富論》中社會分工的概念,不知不覺也就有了新的認識,朝廷其實和商人一樣,不是開天辟地,一下子就有的,而是社會分工到了一定程度,需要有規範,需要安全,需要歸屬,朝廷才應運而生。

從夏商周三代,一直到秦漢,唐宋元明,歷代的制度都有所損益革新。

唐毅又從財政出發,再度強調,他在《賦稅論》中認為,百姓之所以願意向朝廷繳納賦稅,是因為朝廷能夠負擔個人無法完成的使命。

比如組建軍隊,修築城池,保證每個人的安全,又比如制定律法,進行審判,設立監獄,維護公義,避免混亂無序,還有修築道路,運河,碼頭,興辦學堂,發展文教,給予人們發展和進步的舞台……

唐毅的這番論述,看似和韓愈的《原道》一脈相承,都是贊頌朝廷和聖君的作用,可實際卻全然不同。

韓愈還是呼喚聖明天子的那一套,可是唐毅悄然增加了一個因果關系,他認為是先有了百姓,後有朝廷,百姓有了解決不了的問題,才繳納賦稅,供養朝廷,由朝廷來幫著他們解決問題。

如此一來,君和民之間,由從屬關系,一下子變成了雇傭關系,老百姓變成了真正的主人,雖然唐毅還是不吝筆墨,宣揚他對明君賢臣的渴望,但有些東西,就像是種子,種下去了,只要土壤肥沃就會發芽生長,直到開花結果。

唐毅非常小心,他只是點到為止,而且還包了一層民本主義的外衣。

哪怕皇上自己,也不敢否認,朝廷收了百姓的賦稅,要保護他們,要主持公道,要開科取士,要大興文教……看透了暗藏的玄機,也沒法真正對唐毅下手。

而且唐毅還夾雜了一個概念,老百姓納稅之後,是有權利要求朝廷替百姓辦事的。他在《賦稅論》提出了最重要的一條原則,稅負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這八個字實在是太強大了,左打了不繳納賦稅的士紳,右打了揮霍無度的皇帝。

而且還打得理直氣壯,打得啞口無言,誰不需要朝廷維護秩序,好好做事,造福蒼生,既然如此,士紳商人就必須納稅,因為這些稅款最終還是要落到百姓身上。

對於皇帝來說,也是一樣,稅負來自百姓,以一人之心,奪千萬人之心,舉一國奉養一人,又如何能讓百姓服氣,甘心納稅?

這就是唐學的強大!哪怕你看不慣,也有捏著鼻子忍了。

面對唐毅精彩的講述,王錫爵等人除了服氣,還是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