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史上最貴的酬勞

倭寇實際的情況比起何心隱說的還要復雜無數倍,大大小小的倭寇,差不多有幾百股之多,最強的就是王直和徐海兩夥,他們直屬的兵力在四五萬左右,換句說話,還有十來萬的倭寇是毫無組織的墻頭草,哪邊風硬往哪邊倒。

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以搶掠為生,且野性難馴,有些人甚至幾輩子都是海盜,還有西洋、印度、波斯這些地方的海盜商人混入,對他們除了物理消滅之外,沒有任何辦法。

王直和徐海的存在,固然是心腹大患,可是他們都是海商出身,熱衷貿易。自從泉州市舶司重開之後,他們都歡欣鼓舞,甚至約束手下倭寇,和官府合作,支持開海事業。

假使把他們都幹掉,剩下的倭寇更兇殘,也更暴虐,他們只喜歡搶掠燒殺,到時候東南的倭患只會成倍增加,危害更甚。

像胡宗憲所說,練出十萬大軍,聚集無數戰船,橫掃海上,效果又會如何呢?

先不說朝廷不會允許出現那麽龐大的水師,就算有了強兵,成百上千的島嶼,挨個去絞殺倭寇,簡直是用大炮打蚊子,得不償失。

唐毅思索了好半晌,也不得不承認,何心隱和王寅的看法是正確的。

唯有招降徐海和王直,然後以倭寇對付倭寇,以毒攻毒,東南的海面才能平靜下來,倭患才能徹底消除。

只是招降真的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嗎?

唐毅又陷入了沉思,何心隱性子急,說道:“唐大人,去年的時候,我化裝成倭寇,在海上跑了大半年,對倭寇的情況也略有所知,他們之中七八成都是我大明的子民,過不下去了,才跑到海上為盜,他們固然可惡,可是也未必個個都十惡不赦,有不少人都擔心客死異鄉,盼著能重回家鄉,大人若是順天應人,把他們都招降了,實在是東南的一大幸事。”何心隱說到了激動之處,連脖子都紅了。

“夫山先生,我擔心的不是倭寇,雖然他們不太好對付,但是總歸辦法比困難多,難題在朝廷,在那一幫榆木腦殼兒。”

王寅眼前一亮,唐毅的話算是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朝中就是有那麽一幫糊塗蛋,讀書讀得腦袋都堵死了,一根筋,又臭又硬,拿他們還沒有辦法。死抱著聖人教訓,抱著祖宗法度不放,說什麽漢賊不兩立,說什麽倭寇野性難馴,不能真心投降。他們的腦袋也不知道轉一轉,誰也沒指望倭寇能真心投降,只要把他們拉過來,到時候決定權就在朝廷手裏,想讓他們幹啥,他們就要幹啥。就像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將,占山為王的時候,所向睥睨,一旦投降了朝廷,南北驅使,打幾場仗,就消耗一空了。連小孩子都能想明白的事情,他們怎麽就不懂呢!”

唐毅心中暗笑,王寅的見識是真不錯,只是他不太明白文官的心思。

這個道理是不懂嗎?

未必!

從科舉一路考出來的官員,說到底還有文人的習性,文人什麽習性呢,好面子,又有些過於理想。

一旦招降倭寇,就要給他們官職,一想到和昔日的賊人同殿稱臣,官員們就受不了,他們會千方百計,阻撓這種事情。還別說比較死硬的明朝文人,宋朝又如何?

北宋名將狄青累積戰功,一路升到了樞密使,執掌全國兵權,結果卻遭到了整個文管體系的排擠攻擊,各種潑臟水,無中生有,惡語中傷。其中就不乏歐陽修,韓琦,文彥博等等名臣。

在無休止的攻擊之中,軟弱的仁宗皇帝選擇向文官集團妥協,將一位功勛卓著,忠心耿耿的大將貶到了陳州,一年多之後,狄青就暴病而亡,將星隕落,狄青就是被文官集團給陰死的,死的比嶽飛還冤!

相比狄青,王直和徐海不但出身更卑賤,而且他們還反抗朝廷,在海外稱孤道寡,弄得大明朝灰頭土臉,顏面無存。

千刀萬剮了他們還不解氣,如何能給他們官職,哪怕是假的,文官們也轉不過這個彎兒。

更何況文官之中,又不乏沽名釣譽之徒,他們就是以挑毛病活著的。

真心招降,他們說有辱斯文,如果假招降,他們就說朝廷失信於人,總而言之,道理都在他們那裏,可是真讓他們去做點事情,保證是一團糟。

很不幸,浙江就有這麽一根極品攪屎棍。

此人就是浙江巡按禦史王本固,別看他只是個七品官,可是巡按禦史和巡撫總督一樣,都是欽差的性質,有專折奏事的權利,典型官小權大。胡宗憲當初就是從這個職位一躍升到浙江巡撫的。

王本固是嘉靖二十三年的進士,資歷不差,而且官聲極好,雖然比不上海瑞那種偏執狂,他也是極為清廉,不貪不占,愛惜民力,處處打著為百姓做主的旗號,能戰敢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