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李默完了

“漢武征四夷,而海內虛耗;唐憲復淮蔡,而晚業不終。”

一道以史為鑒的尋常策論,唐毅足足看了一盞茶的時間,其他的人早就奮筆疾書,可唐毅卻一個字都沒有寫,相反鬢角還流下了汗水。負責監考的嚴訥嚇了一跳,心說這位六首魁元不是個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吧,怎麽連這麽簡單的題目都不會?

嚴訥有心提醒唐毅,可是有懾於李太宰的威風,不敢多說一句話,只能不停搖頭嘆息。

唐毅是不會寫嗎,當然不是!

他此刻的心裏是巨浪滔天,心潮澎湃。

自從得知王誥廷推勝出,李默死灰復燃,唐毅的心中就有一個疑問,一個天大的疑問!

王誥之所以勝出,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嚴世藩推舉的胡宗憲的確資歷淺薄,第二就是徐階推舉唐順之,影響了中間派的立場。

就算唐毅非常自負,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嚴世藩輔佐老爹,橫行朝堂二十年,絕對是聰明絕頂的人物,尤其善於勾心鬥角,結黨營私,他怎麽可能犯這種低級的錯誤!

另外徐階的舉動就更是怪異了,他明知唐順之不可能通過廷推,為什麽還要推薦,難道只是為了渾水摸魚,有棗沒棗打三竿子?可是他這麽做,只會得罪嚴黨,而且讓李默進一步做大,對他沒有絲毫的好處。

嚴世藩不是不會犯錯,徐階同樣也會犯錯,可問題是兩個絕頂聰明人,超級大高手,同時犯錯,還讓李默撿便宜,這個概率簡直比火星撞地球還低。

唐毅之前並沒有說出來,而是他吃不準嚴黨和徐階為什麽會給李默一個大餡餅,做事總要有動機,無利不起早啊!

直到唐毅看到了這一道策論題目,他猛然驚醒,腦袋之中打了一道閃電。

漢武征四夷,而海內虛耗。

漢武帝就是劉徹,感謝那一句“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下子把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推到了歷代最頂尖的帝王行列,而實際上在儒家一統江山的時候,漢武帝是受到很多攻訐的。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漢武帝窮兵黷武,到處征戰,為了填補國庫空虛,又橫征暴斂,巧取豪奪,比如弄出什麽白鹿幣等等,到了晚年漢武帝就更加荒唐,為求長生,篤信方士,燒鉛煉汞,耗費無數資財,又弄出巫蠱之禍,逼死了太子劉據,與早年的英明睿智,大相徑庭。

如果說漢武帝晚年的作為令人感嘆,那麽唐憲宗就是一個大悲劇,唐憲宗即位之初,藩鎮割據,中樞衰敗,他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不但內政清明,削藩成果明顯,史稱“元和中興”。

如果唐憲宗能保持即位的初心,沒準大唐帝國能重新恢復鼎盛,整個世界的歷史都要改寫。

很不幸,憲宗在取得了巨大成就之後,就志得意滿,篤信方士,也開始追求長生不老,還派遣宦官迎接佛骨,把好好的朝局弄得烏煙瘴氣,天下大亂。

由於服用各種丹藥,使得憲宗性情暴力,經常誅殺身邊的宦官,結果他自己也被宦官陳弘志等謀殺,享年四十三歲,在位僅僅十五年。

唐毅對這兩位皇帝的掌故都非常熟悉,可正是因為熟悉,才感到了不妙,因為咱們的嘉靖皇帝和這兩位實在是太像了。

首先嘉靖即位之初,也是一掃正德朝弊政,大明朝一度出現中興的局面,可接下來嘉靖一心修煉長生不老,和漢武帝與唐憲宗一般不二。

而且漢武帝晚年逼死了兒子劉據,嘉靖也因為一句“二龍不相見”的讖語,對兒子十分寡淡,薄於人情。

憲宗就更倒黴了,因為服用丹藥,而死在宦官手裏,分明就是暗示嘉靖也任用小人,不得善終。

李默這兩句話太容易讓人對號入座,浮想聯翩。

但僅僅是一道策論,還不足以放倒天官老大人,更何況還要錦衣衛大都督陸炳頂著,李默最多也就是丟官罷職,不至於沒了性命。

但是唐毅聯想到廷推的結果,頓時就驚出了一身冷汗,原來嚴黨是在捧殺李默,唐毅敢說李太宰被耍了,而且被耍的非常慘,廷推的時候,很有可能是嚴黨故意放水,讓李默屬意的人選意外勝出。

道理很簡單,嘉靖支持開海的態度非常明確,廷議的時候,李默就跳出來阻攔,緊接著又推舉王誥,很容易讓人想到李太宰是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想要派遣自己的人去攪黃開海。

本來這也沒什麽,如果李默廷推失敗,嘉靖也不會多想,可是李默偏偏就贏了,事情一下子大條了。

你李太宰的勢力竟然比朱皇帝還大,你竟然能裹挾百官之意,對抗嘉靖的意志,敏感而多疑的嘉靖皇帝豈能不憤怒滔天,怒火中燒。

外人看起來李默是鹹魚翻身,可是要唐毅說,他已經是一只腳踏空,離著萬劫不復只差一頭發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