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劍指荷蘭(第2/3頁)

朝廷名義上擁有食鹽專賣的權力,可是真正掌控食鹽的卻是一幫鹽商,他們靠著層層打點,買通所有官吏,然後坐享其成。而一切的惡果都要老百姓承擔,辛苦勞碌一整年,他們不穿新衣服,不買油,不買茶,不吃肉,可是總不能離開食鹽吧!

偏偏連這點要求都不滿足。

千百年的積累,已經讓幾乎所有人,包括皇帝在內,都對徹底改革鹽政沒有信心,能做的只是修修補補,更有甚至,要去迎合那些貪得無厭的鹽商。

有一天突然出現了一種力量,以前所未有的強勢砸開了因循守舊,頑固無比的利益鏈條。用最簡單的方式,將一切醜陋的寄生集團,掃進了垃圾堆。

簡單,粗暴,幹凈,徹底!

從此開始。商人可以自由經營,老百姓可以自由買賣,食鹽不再是專賣的特殊商品,雖然還有一些準入限制,不過天下的百姓,甚至大多數的商人,全都拍手稱快。

在如今的大地上,恐怕只有運送食鹽的官兵,才是老百姓唯一不怕,而且還真心擁戴的士兵。所過之處。有人送來茶水,有人送來雞蛋,簡直就像是凱旋之師的待遇。

僅僅是食鹽一項,就得到老百姓如此愛戴,可見他們對統治者的要求之低。

各地的消息不斷匯集到張恪手上,讓他感到的不是得意,相反有些惶恐和汗顏。當知道有百姓主動保護運送食鹽的車隊,張恪甚至想到了另外一個場景。

數以百計的獨輪車推著幹糧,豬肉。軍服,炮彈,輾轉幾十裏,上百裏。將一個腐朽的王朝徹底驅逐。

得民心者得天下!

相比而言,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其實可以用更加強悍得力量去推動變革,而不是像小腳女兒。裹足不前。

“傳令喬福,繼續抄查不法鹽商,將所得田產全數平分沒有田地的百姓。安置難民。”

張羽珍自從擔任了張恪的書辦之後,一直幫著起草文書,整理奏報。小姑娘本就智慧過人,聽到張恪的話,頓時小臉一白,竟不敢寫下去了。

“王爺,您是要向士紳宣戰不成?”

張恪真有這個想法,不過他還是知道時機並不成熟,搖頭笑道:“只是暫時分配一些,鹽商底蘊豐厚,積累的田產無可計數,根據喬福的統計,差不多能安置上百萬的百姓。”

“那接下來呢?”

張羽珍咬了咬嘴唇,靈動的眼睛閃著智慧的光,說道:“王爺,您這麽幹,肯定會讓士紳忌憚,甚至聯合起來反對您。”

“你覺得本王不該分配?”

“不,要分您就該徹底的分,區區一百萬的百姓,江南有多少閑漢,中原又有多少流民。聽說有田地,他們一定都湧進來,要是準備不充分,分田有什麽意義?只會惹來一身的麻煩,不如不做。”

面對質疑,張恪非但沒有生氣,還深以為然。

“果然好見識,本王原本也打算一下子做絕,只是眼下還有別的選擇,我還有回旋的余地。”

張羽珍眨眨眼睛,傻愣愣問道:“王爺,您是能變出土地,還是變沒了人丁啊?”小姑娘雖然聰明,可是對海外的情況卻沒有多少了解。

最多知道張恪搶占了倭國的一個島,可是據說那裏也是窮山惡水,安置不了多少移民的,至於琉球,就更小的可憐了,想破腦袋,也想不到哪裏能容納幾百萬的移民。

看著小丫頭愁眉苦臉的樣子,張恪則是胸有成竹意有所指道:

“等著瞧吧,很快就有兩個南直隸這麽大的土地要落到本王的手裏了。而且還告訴姑娘,這兩塊地方土地之肥沃,物產的豐饒,還在江南之上。”

……

自從松江開海之後,圍繞著市舶司所在地,迅速崛起了一座縣城,那就是上海。這座城市從出現的第一刻起,就是一個奇跡!

仿佛是吹氣球一般,每一天都在擴張之中,不斷有新的街區建立起來,不斷有外來移民湧入,不光是國內各省,就連外國商人都聚集了上萬人。街道之上,各色人種,摩肩接踵,都在這塊土地上尋找著財富,實現著夢想。

兩年前,按照張恪的授意,鄧文通組建了華夏度支行,也就是中樞銀行,從那一刻開始,各種衙門軍隊的用銀都要存入專門賬戶,每一筆動向都逃不過監督。

並且度支行享有專門的發行銀元和銀票的權力,從成立的那一刻開始,度支行徹底成了金融交易的中心,紛繁復雜的金融市場終於有了統一的規則。

商貿交易最怕的就是不確定性,金銀,銅錢,銀元,幣值起伏不斷,稍微失誤,就可能由賺錢變成賠錢。

外商不清楚狀況,尤其如此,可是有了度支行之後,一切都不用擔心,外來的金銀送進度支行,由度支行開出票據,到了哪裏,都能進行交易,童叟無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