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求求張恪吧(第2/3頁)

張恪微微一笑:“崔兄,你只管去弄清楚南洋的局勢,至於朝廷,我有辦法擺平。”

……

敬酒不吃吃罰酒啊,張恪本想著和崇禎擊鼓買糖,個幹一行,誰知道崇禎這麽快就不聽話了,少不得就要按照他的節奏辦事了,張恪如是想到,空氣中都彌漫著陰謀的味道。

自從張恪巡邊之後,從薊鎮,到宣大,全都大力裁撤士兵,另外賀世賢也在京營裁撤人手。

如此一來,大量的失業兵痞或是落草為寇,或是加入流民軍隊,成為部隊骨幹力量。使得流民勢力比起歷史上要強大無數倍。而且他們時不時的,還能接收到武器商人的接濟,有刀槍,盔甲,甚至有不少火繩槍。

這些武器可了不得,竟然比起大明軍隊用的還好,如虎添翼的流寇越來越兇悍。搶縣奪州,殺官放糧,鬧得不亦樂乎,除了太原等少數地方能撐住之外,其他地區多半淪陷。

不過崇禎也不完全是飯桶,他起用洪承疇為五省總督,專門負責剿匪事宜。

還別說,洪承疇算是個幹才,上任之後,立刻整飭人馬。置辦刀槍,而且多派人手,弄清流寇動向。幾個淩厲的殺招,就接連大敗流寇,挽回了局面。

流寇在山西沒法立足,就退到了河南,在滎陽各地流寇頭目聚齊,商量著下一步的方略。作為義軍之中的後起之秀,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略,得到一致贊許。

會盟結束之後,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立刻率領著流寇南下,從河南侵入南直隸。由於是奇兵突出。守軍應變不及,竟連戰連敗,潰不成軍。

沿途的流民聽聞義軍殺來,紛紛起兵造反。扶老攜幼,加入流寇的隊伍,李自成的勢力越發龐大。

臨近年末。流寇終於殺到了鳳陽!

這裏既不是戰略要沖,也不是富庶的天堂,可就是因為兩百多年前,這裏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就變得無比重要起來,那個人就是洪武皇帝朱元璋!

在大明朝,鳳陽還有個名字,叫做中都。高迎祥和李自成率領著大軍,猛撲鳳陽。鳳陽守將朱國相率兵迎戰。

可是他不知道,早在流寇到來之前,已經有一批流民混入了城中。就在朱國相和高迎祥等人拼死廝殺的時候。城中的流民到處放火,到處殺人,霎時間後方大亂,兩下夾攻之下,朱國相很快撐不住,力戰而死。

高迎祥大軍沖進了鳳陽,挖掘朱家的祖墳,將昔年朱元璋出家的皇覺寺焚燒一空,接著又殺戮宦官,搶掠珍奇異寶,好不暢快。

一心狂喜的高迎祥不知道他們惹下了多大的麻煩,就在攻占鳳陽的三天之後,消息傳到了京城,正在處理奏折的崇禎一聽,朱筆落地,半晌沒有覺察,仿佛呆住了一般。

突然他嚎啕痛苦,聲音比起啼血的杜鵑還要淒厲,宮中之人,無不悚然而驚。

第二天早上,天剛剛亮,崇禎就跑到了太廟,對著大明朝歷代列祖列宗的靈位,嚎啕痛哭,幾次昏厥。幸虧內閣的眾位大學士及時趕來,要不然崇禎說不定都會哭死。

鳳陽乃是大明龍興之地,竟然遭此橫禍,難道是上天厭棄大明不成!

有什麽都沖著朕來,由朕一人承擔。

不要牽連祖宗啊!

從台面回來,整整三天,崇禎都坐在乾清宮,一動不動,如果不是眼珠轉動,都會讓人把他錯當成雕塑。

經過三天的苦思,崇禎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把楊嗣昌叫來。

楊嗣昌可不是尋常之輩,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楊鶴曾經官至三邊總督,父子兩個都以知兵著稱,算得起是朝廷之上,為數不多的軍事人才之一,至少在崇禎心目中是這樣的。

君臣見面之後,崇禎咬著嘴唇,直截了當就問道:“愛卿可有消滅流賊之策?”

“有!”

楊嗣昌回答地十分肯定,或許他早就料到了這一天,因此慷慨陳詞,一點沒有猶豫。長篇大論下來,竟然把士氣低落的崇禎說的來了精神,到了最後,甚至兩眼冒光,拳頭攥得緊緊的。

“臣的策略總結起來就是四正六隅,以陜西、河南、湖廣、江北為四正,四巡撫分剿,而專防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為六隅,六巡撫分防而協剿,是謂十面之網,總督、總理二臣隨賊所向,專征討。如此一來,天羅地網,就算流寇有通天的本事,也難逃一死。按照臣預料,不出三年,流寇定然星落雲散,天下重歸太平。”

整個方略就是九個字,大手筆!大縱橫!還有大消耗!

如果是張恪毫不猶豫地拒絕,甚至會重罰提出建議的人,開什麽玩笑,把十個省都變成戰場,就算是百萬大軍,也沒法圍追堵截,把流寇給看住了。根本就是大而無當,紙上談兵的胡說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