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捅了馬蜂窩(第2/2頁)

有人愛得要死,有人恨得要死,後世不是說爭論本事就是價值嗎!顯然鄧文通的文章有著天大的價值。

他在文中一改八股文在天上飄著的清談文風,轉而談及實務。對天啟提出的內外交困,旗幟鮮明提出理財概念。其中核心就是廢兩改元,參考西夷,鑄造銀銅七三比例的銀元,頒行天下。

鄧文通分析道以銅當銀,朝廷在鑄造過程中,就能拿到豐厚的鑄幣稅,填補財政缺口。而對於百姓來說,並不是巧取豪奪。

因為以白銀作為交易貨幣,要考慮成色,重量,每次交易都要稱量,十分麻煩。如果鑄造成形制規範的銀元,方便百姓交流,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國民兩利,何樂不為!

廢兩改元四個字一出,天下皆驚,鄧文通一下子處在了風暴眼當中。

有人罵他巧取豪奪。搜刮百姓,有人說西夷使用銀元,他這是以夷變夏,大逆不道,還有人說是異想天開,胡說八道……

但是在一片反對聲中,卻有一股頑強的支持聲音。鄧文通進京這段時間,學問紮實,見解獨到,又出手大方。結實了一大批的讀書人。

大明的士子和清朝的奴才的一味排斥新東西並不相同,他們關心國家,更有士大夫兼濟天下的雄心。

就拿徐光啟來說,入了教會,依舊能入閣拜相,可見明察的寬容大度。

鄧文通的廢兩改元主張一出,以盧象升為首的一幫人就開始研究。說白了就是一個鑄幣稅的問題。

商品發展,經濟活動繁榮,要求有一套更便捷實用的交易工具。

傳統的金銀交易起來非常麻煩。要剪切稱重,按照成色折價,普通百姓有的根本不會計算,白白被商人欺騙。由此引發的爭議和沖突數量驚人。

尤其是和西洋貿易大力開展。銀元流入大明,對社會沖擊相當大。很多出身東南的讀書人都喜歡制作精美的西班牙銀元,甚至在交易之中使用。

銀元是個好東西,可是普通百姓。商人沒法鑄造,唯有朝廷才有公信力,才能大規模生產銀元。

讓朝廷生產銀元。當然不是白幹的。銀和銅七三比例,其中三成就是朝廷的收入,扣除人工費用,那就是鑄幣稅!

其實鑄幣稅也不陌生,在鑄造銅錢的時候,花費在一枚銅錢上的工錢和料錢肯定要低於銅錢的價值,否則鑄造一枚賠一枚,朝廷早就賠光了。

弄清楚了這些東西,一股強烈支持鄧文通的聲音在京城當中醞釀,以戶部尚書魏廣微,通政使洪敷敎為代表,堅定主張廢兩改元,立刻施行,緩解大明的財政危局。

另外數量更多的守舊大臣和文人拼命反對,兩派鬧得不亦樂乎。

……

張恪一直在打仗,竟然不知道姐夫攪起了這麽大的風雲,頓時瞠目結舌。

“永貞,你和老夫說實話,廢兩改元是不是你的主意?”

“不是!”張恪堅定的搖搖頭,他的確有這個想法,只是還沒來得及和姐夫說。

王在晉一副信你就上當的模樣,笑道:“讓令姐夫出使林丹汗吧,一來能立功,二來也免得在風口浪尖上惹麻煩。”

張恪深以為然地點點頭:“多謝部堂提醒。”

陽春三月,冰雪消融,小草露出了暗紅的嫩芽,春風拂過草原,冰凍半年的世界開始蘇醒過來,男男女女,歡歌勞作,好不熱鬧。

一百多名騎士保護著一名藍袍文官,在原野上疾馳,一路趕到營州城下。沒有絲毫停留,直接進了城,來到少保府邸。

“姐夫,別來無恙!”

“永貞,可想死我了!”

鄧文通和張恪熱情擁抱,大有同病相憐之感,這兩位都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只是一個人是刀光劍影,一個是口水滿天。

“姐夫,你怎麽想到寫那麽一篇文章?”

鄧文通不好意思撓撓頭,說:“永貞,你不是說我保證能中進士嗎!既然有十足把握,那就想什麽寫什麽……”

說到這裏,鄧文通臉也紅了,低低聲音說道:“我也沒有想到會惹這麽大的麻煩,每天都有無數人找到你,有破口大罵的,有頂禮膜拜的,腦袋都大了三圈。自從考上了進士,我最多一天睡兩個時辰,比寒窗苦讀還累!”

鄧文通一臉的淒苦,說不盡的辛酸淚,總算是有了向親人傾訴的機會了。

“永貞,我聽到要出使林丹汗,立刻就出城了!”

“姐夫,你不怕危險啊?”

鄧文通無所謂地聳聳肩,“只要不提廢兩改元,哪怕上刀山我都不皺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