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橘中世界

唐朝時,有很多外來水果,比如石榴等。但有一種水果原產地就是中國,那就是橘子,其家族種類繁多,如柑、橘、橙、柚、枳,形態相近,實則不同。當時,這種水果是非常討人喜歡的,火紅如燈的顏色被認為可以給人帶來吉祥。下面就說一個跟橘子有關的故事。

四川巴邛有戶人家,失其姓名,只知道他家有一片橘園。第一次下霜後,橘子豐收,主人帶著家丁,在園中收橘。其他橘子都收了,透過茂盛的枝葉,最後兩只橘子吸引了主人的目光,因為這兩只橘子太大了,個頭一如能盛三鬥米的罐子。主人好奇,叫家丁攀樹摘下。那兩只橘子雖個頭很大,但輕重卻一如平常的橘子。剖開後,令人驚訝的場面出現了:

每個橘子裏,都坐著兩個一尺多長、須眉皆白的老翁。四個老翁,肌膚紅潤,兩人一組,正在下象棋。雖然橘子被剖開,但他們神色自若,談笑風生,沒一點驚恐的樣子。對決完,一個老翁說:“呵呵,你輸了,輸給我龍王第七個女兒的須發十兩、智瓊額黃十二枝、紫絹披風一副、絳台山霞寶散三十多鬥、瀛洲玉塵九十鬥、阿母療髓凝酒四盅、阿母女態盈娘子躋虛龍縞襪八雙,後天在王先生的青城草堂給我啊!”

隨後,又有一老翁說:“青城草堂的王先生原本答應來了,卻沒到。橘中之樂,並不比仙境差,但只是不能長久,最終還是被愚人摘了下來!”

另一個老翁說:“我餓啦!得吃點龍根脯。”說著,從袖子裏抽出一段草根,只有一寸多長,其形如龍,肢體俱全,隨後拿小刀一邊削那草根,一邊吃下去。神奇的是,草根隨削而長。吃完後,老翁含了一口水,噴那草根,草根遂化為蛟龍。四個老翁乘在上面,蛟龍腳下生風,騰空而起。此時天空陰沉,似暴雨將至。主人和家丁瞠目結舌,而那蛟龍帶著四個老翁已消失在遠空中。

這個故事大約發生在隋末唐初。

有巴邛人,不知姓名,家有橘園。因霜後,諸橘盡收,余有兩大橘,如三鬥盎,巴人異之,即令攀摘。輕重亦如常橘,剖開,每橘有二老叟,鬢眉皤然,肌體紅潤,皆相對象戲,身長尺余,談笑自若,剖開後亦不驚怖,但相與決賭。決賭訖,一叟曰:“君輸我海上龍王第七女須發十兩、智瓊額黃十二枝、紫絹帔一副、絳台山霞寶散二庾、瀛洲玉塵九斛、阿母療髓凝酒四鐘、阿母女態盈娘子躋虛龍縞襪八緉,後日於王先生青城草堂還我耳。”又有一叟曰:“王先生許來,竟待不得,橘中之樂,不減商山,但不得深根固蒂,為愚人摘下耳。”又一叟曰:“仆饑矣,須龍根脯食之。”即於袖中抽出一草根,方圓徑寸,形狀宛轉如龍,毫厘罔不周悉,因削食之,隨削隨滿。食訖,以水噀之,化為一龍,四叟共乘之,足下泄泄雲起。須臾,風雨晦冥,不知所在。巴人相傳雲:“百五十年來如此,似在隋唐之間,但不知指的年號耳。”(《玄怪錄》)

這個故事至少透露出三點信息:一是唐朝時四川巴邛一帶人們廣種橘子;二是比圍棋出現晚的象棋在唐時已開始流行;三是講述了一個道家觀念:橘內乾坤大。道家世界有一個典型的象征物:壺。晚唐段成式所著的《酉陽雜俎》,記敘道術的篇章,就被集合於“壺史”這一題目下。而在道家典籍《雲笈七讖》中,也有關於“壺”的記載:“張申為雲台治官,常懸一壺如五升器大,變化為天地,中的日月,如世間。夜宿其內,自號‘壺天’……”和上面故事中的竹箱一樣,在這裏,橘子(有時是葫蘆)是作為壺的替代品而出現的。無論是橘子還是葫蘆,這種象征物都有一個特點,即有一個獨立自足的空間,外觀有限,裏面無限,甚至包容的是整個宇宙。這種矛盾指向的是一個哲學中的悖論。

順便說一下,老翁所贏的東西實在有趣,應當都是仙家之物:龍王第七個女兒的須發十兩、智瓊額黃十二枝、紫絹披風一副、絳台山霞寶散三十多鬥、瀛洲玉塵九十鬥、阿母療髓凝酒四盅、阿母女態盈娘子躋虛龍縞襪八雙……最神異的是,老翁最後化草根為飛龍,共騎而去。無獨有偶,晚唐李隱所著的《瀟湘錄》中也記錄了一個類似的場景:

唐太宗貞觀初年(627年),洛陽王守一賣藥於市。時有士人柳信,家境甚富,有一子得怪病:眉頭上生出一肉塊,久治不愈,請來王守一。王守一看後,於葫蘆中取出一丸藥,嚼後敷於肉塊上,又叫其家人備上一杯酒。須臾間,肉塊破,崩出一條五六寸長的小蛇,五色燦然,奪人眼目,隨風而長,轉眼已達一丈多長。王守一含杯中酒,噴向大蛇,雲霧驟起,王守一乘跨大蛇,飛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