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貝編:佛法記 鑒寶

據說現在是收藏的時代。其實,在唐朝時收藏古玩字畫就已是風尚了。《酉陽雜俎》中記載了一則這樣的故事:

翊善坊保壽寺,本高力士宅,天寶九載,舍為寺。初,鑄鐘成,力士設齋慶之,舉朝畢至,一擊百千,有規其意,連擊二十杵。經藏閣規構危巧,二塔火珠受十余斛。河陽從事李涿,性好奇古,與僧智增善,嘗俱至此寺,觀庫中舊物。忽於破甕中得物如被,幅裂汙坌,觸而塵起,涿徐視之,乃畫也。因以州縣圖三及縑三十獲之,令家人裝治,大十余幅。訪於常侍柳公權,方知張萱所畫《石橋圖》也。玄宗賜高,因留寺中,後為鬻畫人宗牧言於左軍,尋有小使領軍卒數十人至宅,宣敕取之,即日進入。先帝好古,見之大悅,命張於雲韶院。

長安翊善坊保壽寺是唐玄宗時的宦官高力士的舊宅。在講發生在該寺院的故事之前,需要先說說高力士,力士本廣州人,武則天時期入宮。武後末期,宰相張柬之發動“神龍革命”,恢復李唐江山,中宗李顯即位,在此期間,力士認識了英姿颯爽的臨淄王李隆基。後中宗皇帝為其妻韋後所弑,李隆基發動誅殺韋後、安樂公主的政變,力士參與其中,是為智囊。從此,高力士對李隆基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追隨。以至後來,我們提到唐玄宗李隆基時,不得不順便提到另外兩個人,一是楊玉環,另一個就是高力士。在我們的印象中,作為內庭宦官的高力士,善於揣測皇帝的心意,深受寵信,其人也飛揚跋扈,專權於開元、天寶年間。其實我們誤會了。力士確實深受唐玄宗寵信,其本人也有驕縱時,但他與歷史上那些真正專權的、幹涉政治的宦官是有本質區別的。作為皇帝身邊最被寵信的宦官,力士雖也有翻看大臣奏章的記錄,但從不惡劣地對政治進行直接幹預,他只知道忠心耿耿於他的皇帝。這從他的死上可以看出來。安史之亂後期,作為太上皇的唐玄宗和高力士從成都還長安,此時的皇帝是肅宗李亨,肅宗身邊的專權宦官是李輔國,這可不是個善茬兒,大權獨攬,跋扈到可以處決當朝皇後的地步,早已將皇帝架空。在李輔國的指使下,唐玄宗後來不被允許再見他的皇帝兒子肅宗,隨後李輔國又借故將一直侍奉唐玄宗的高力士流放南方,後力士遇赦北還,途中聞唐玄宗死去,悲慟不已,終絕食而死。可以這樣說,宦官高力士和皇帝唐玄宗是一對很好的合作夥伴。高力士本人,是古代宦官的一個好榜樣。

開元、天寶年間,是高力士人生的輝煌期,既是皇帝身邊的紅人,那麽就擋不住人家富貴長安了。當時,宦官人家有一個習慣:將宅子施舍為寺。大約在天寶九年,高力士將自己在翊善坊一處地產施舍為寺,即後來的保壽寺。據說,保壽寺建成之初,寺鐘鑄成,高力士在寺內設飯局慶賀,朝中大臣都來了,按照潛規則,大臣們不管是誰,只要擊一下新鐘,就要現場施舍成百上千的銅錢。有大臣知道了高力士的小計,於是撞起那鐘沒完,以過手癮,反正不管擊多少下都得扔下一堆錢唄。從這一點上看,高力士有點貪財。

書中所講的故事就發生在該寺。唐朝中期,在河陽郡做文書工作的李涿,愛收藏古玩,曾居長安,與該寺僧人智增友善,而遊覽該寺,無意間在其倉庫的破甕裏發現一卷東西,上面滿是塵土。李涿仔細觀看,竟是一幅畫。他知道該畫不俗,定有來歷,於是用其他物件與看守倉庫的僧人宗牧交換,得該畫而去。裝裱之後,李涿帶該畫去拜訪大臣、書法家柳公權,後才知道那畫是盛唐時著名畫家張萱的《石橋圖》,可謂價值連城。當初,唐玄宗將其畫賜於高力士,因此留於寺中。李涿很是愉快,但高興了沒多長時間,就有官差找上門來:

官差:聽說你最近在保壽寺得到了一幅畫?

李涿:正是,你們是……

官差:承認了就好,把畫交出來吧!

李涿:為嘛?我是收藏……

官差:少廢話,我們是帶著聖旨來的。

原來,那叫宗牧的僧人後來覺得不對勁,於是將事情報了官,說被換走的有可能是一幅皇家名畫,於是發生了上面的一幕。無論如何,這是令人憤怒的一幕。可憐的李涿不得不把心愛的畫交出來。而皇帝看到張萱的《石橋圖》後,也喜歡得不得了,把玩一番,叫人將其張掛於雲韶院。這是哪個皇帝,我們不太清楚,但可以介紹一下張萱。張是大唐開元年間著名的皇家宮廷畫師,以畫仕女畫著名,代表作有我們熟知的《搗練圖》和更為著名的《虢國夫人遊春圖》;同時,又擅長繪畫風景,《石橋圖》即是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