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壺史:道術奇談 奇人行狀錄(第2/2頁)

第三個故事,是有關老邢與房琯的。有一次,太尉房琯問生死之事。老邢說:“如果你從東南來,去西北,那麽就要小心了,此行主兇!但你死之處,既不是館驛,也不是寺院;既不是在路上,也不是在辦公衙門。”房太尉說:“那我到底死在哪兒啊?”老邢呵呵一笑:“這是天機。不過,我可以告訴你,你是因吃魚死的,死後你的棺材有可能是龜茲板做的。”後來,房太尉從袁州去漢州工作,後又調赴長安,途中過閬州,住進一處叫紫極宮的道觀。恰巧遇到有工人在那做木器,房太尉閑來觀看,覺得那木料特別,一問才知道是產自西域的龜茲板!這時候,有人通報,閬州刺史知房太尉路過於此,在府內置備了全魚宴。房太尉仰天長嘆:“這裏正是我死之地啊。”房琯是開唐大臣房玄齡的後代,唐玄宗和肅宗時代的宰相。在地方做官時,房琯在百姓中的口碑特別好,不過這老兄也有個弱點:好清談。有點魏晉名士的意思。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勢如破竹,玄宗西行入蜀避難,危急時刻,作為文臣的房琯主動請兵,征討叛軍。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初冬,發生了安史之亂中著名的陳濤斜之戰。這一戰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為房琯成了笑料。從未帶過兵的房琯,在此役中模仿古人,讓唐軍驅使牛車2000輛與叛軍作戰,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這一戰也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最離奇的戰役。房琯不懂作戰,而跟詩人們的關系特好,王維、孟浩然、杜甫,都是他的朋友。尤其是杜甫,開始為官就在房琯手下。陳濤斜之戰失敗後,有人詆毀房琯,而被罷相。對於老房的遭遇,杜甫萬分同情,認為在當時危難之中,叛軍節節緊逼,朝廷中無人敢於應戰,而房琯作為一名文臣,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率官兵與叛軍對決,雖敗猶榮。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亂漸漸平息,朝廷也想起了房琯的忠貞,在這一年,67歲的老房在漢州任上被封為刑部尚書,秋八月去長安赴任,路過閬州時便發生了上面的故事。轉年春,杜甫過房琯墓,撫今追昔,百感交集,在墓前寫下著名的詩篇《別房太尉墓》:

“他鄉復行役,駐馬別孤墳!近淚無幹土,低空有斷雲。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