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玄刀堂中好風景(第3/3頁)

沒等到回答,越老太爺也並不期待越影發表意見,當即頭也不回地吩咐道:“你不用杵在我身邊,我要是在玄刀堂能出事,那在皇宮也能出事。你去暗處看著吧,萬一有什麽高手闖進來就收拾掉,順便看看這玄刀堂裏運轉如何。”

當慢慢悠悠的越老太爺獨自一路逛過去,最終和皇帝那一行人匯合時,時間已經至少又過去了兩刻鐘。面對葉廣漢和余建中那責難的目光,他卻沒有半點掉隊者的不安,反而沒事人似的往皇帝身後一站,連解釋都沒有一句。

而皇帝也仿佛絲毫沒有察覺到首相曾經消失過似的,又走了一段路之後,眼見金戈堂赫然在望,匾額上那三個字異常醒目,可對聯卻是不倫不類,一邊四字,一邊六字,他不禁略微側頭對身後說道:“阿詡,聽說這金戈堂三個字是你題的,這左右的對聯又是怎麽回事?”

嚴詡一路上笑眯眯地看著戴展寧和劉方圓在皇帝身邊引導解說,一點都沒有嫌棄他們搶風頭的意思。此時冷不防皇帝這一問,他微微一愣,一個沒注意就說漏嘴了。

“那是因為千秋念了一首詞,我一時感慨,就題了金戈堂三個字。然後在左右分別題上了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也是那首詞裏的。”

“哦?”皇帝這才轉過身來,饒有興致地看了看越千秋,“千秋,莫非又從鶴鳴軒哪個犄角旮旯裏翻出什麽古籍,還是你爺爺沒看過的好詞?”

越千秋有些幽怨地看了一眼嚴詡,見師父一副不好意思賣了你的模樣,他知道自己接下來恐怕又要出一部《稼軒集》,只能幹咳一聲道:“皇上,爺爺日理萬機,對於詩詞小道之類的東西就沒那麽關注,我嘛,閑著沒事幹,自然比忙忙碌碌的爺爺更有收獲。”

皇帝沒興趣聽他胡說八道,直截了當地說:“那你把這首你爺爺沒聽過的詞念給朕聽聽。”

盡管知道那首詞一出來,必定會讓別人認定自己的政治傾向,可既然嚴詡嘴不緊,越千秋心想反正今天是攪渾水,越渾越好,當下也就毫無顧忌地念了出來。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上下兩闋念完,四周圍一片寂靜。就連一直都對鶴鳴軒出品的大堆詩文集子很不以為然的林長史,此時也不禁沉默得眯起了眼睛。而更多聽出了這首詞中鮮明借古諷今之意的人,則是驚疑不定。

孫權的功業自然是不俗,而代晉立宋,而後北伐的劉裕,則是更加傳奇。相反,劉裕之子的那場北伐則是完全的笑話,還引來北魏反過來兵抵長江北岸。

這首詞真的是衛朝末年的?不是最近剛做出來打算借古諷今的?可如果是諷,那是勸北伐還是諫止北伐?

而就在這時候,今天一直都很老實的蕭敬先卻是撫掌笑道:“好一個金戈鐵馬,氣吞山河如虎。只為這一句,作詞之人便該流傳千古。回頭我定要將此詞掛在中堂!”

幾乎是在他話音剛落之際,眾人還在想蕭敬先難不成支持北伐,就只聽外間似有人侍衛呵斥人的聲音,但很快就再次安靜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急促的腳步聲。

不多時,一個侍衛模樣的壯漢便匆匆趕了過來,單膝下跪稟報道:“皇上,已致仕的裴大人求見,說是皇上若不見他,他到時便只能一頭撞死在山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