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章 內訌

韓非子說過——明主治吏不治人。

劉徹深以為然,在治理官吏的時候,往往親力親為,越過丞相,禦史兩府官員,親自主持對地方官的上計。

這就造成了架空丞相府的事實,也是造成丞相府成為一個擺設的重要原因。

大漢國的官吏考核一般分為兩種——常課,大課。

大體上承襲秦制。每年年終由郡國上計吏攜帶計簿到京師上計,這叫常課。

三年一考察治狀,叫大課。

大漢國的考課制度,大體說來,有兩個系統。一是公卿守相或各部門主官各課其掾屬,這是上下級系統。

如公府掾屬、諸卿屬官、守相掾史,均須依其職務由主官加以考核,按其能力高低和功勞大小,作為遷降賞罰的依據。

至於無具體職務的散官,則另立條格,加以考核或考試,光祿勛歲以四行科第郎官即屬此類考核。

朝廷對郡國的考課。由於上計考課事關國家大政,故大漢朝廷對此非常重視,皇帝不僅往往親自主持其事,有時行幸郡國,也常就地上計。

然而,朝廷負責上計的常設機關是丞相、禦史二府。

丞相主要負責課殿最上聞,禦史大夫主要負責按察虛實真偽,二府相輔為用。

丞相、禦史大夫親自主持上計,具體事務則另委派官吏專管。

如大漢初年,蕭何為相國時,張蒼曾以列侯居相府,領主郡國上計之事,故稱為計相。

大漢以三公分掌丞相之職,所以郡國上計亦由三公分管。

太尉掌四方兵事功課,司徒掌四方民事功課,司空掌四方水土功課,皆於歲盡奏其殿最而行賞罰。

官員升遷也是如此。

劉徹想要增加官員,不管他如何的急迫,也必須與太尉衛青,宰相李蔡,大司農兒寬商議。

因為此事,長門宮先前所招收的所有士子,都成了待詔士。

而這樣的國家大事,絕對不是一兩天就能形成成議的,在皇帝尋找他們三人討論此事之前。

這三位還要尋找自己的部屬,共同商議出一個法條,這個法條必須羅列出施行考試掄才的優點跟弊端,也必須尋找出他們所在部門對此事可以接受的上限跟下限。

超過上限跟下限都是不可取的,這三人要做的事情就是保證皇帝的要求不出他們接受的範圍。

雲瑯是武官,他的頂頭上司自然就是太尉府,歸衛青管轄。

接到衛青軍令的時候,雲瑯就覺得很麻煩。

大漢國的軍官文采都不是很好,這個時候的大部分將軍,都是從屍山血海裏殺出來的悍將,讓他們上陣殺敵個頂個的強大,可是呢,要他們提筆寫文章,如果沒有軍司馬幫忙,他們只能抓瞎。

可想而知,考試掄才大典最大的反對者就是太尉府!

雲瑯也不同意用考試的方式來選將軍,在這個時代,作戰最重要的還是體力,雖然智慧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利,可是,體力絕對能決定一場戰爭的勝利。

高級軍官可以是智慧絕倫而弱於體力的人,而基礎軍官則一定需要選擇身強力壯,武藝高強之輩。

要知道,在作戰之時,霍去病,雲瑯這樣層次的軍官依舊需要沖鋒陷陣,即便是衛青,在最後發動決戰的時期,也是要上陣殺敵的。

在大漢時代,戰場上的每一個人都參與戰鬥毫不稀奇。

如果大漢國的軍官要靠考試……雲瑯不敢想那是一個怎樣的場景。

大漢國的武侯們齊聚一堂的時候,雲瑯明顯感受到了被人排斥的感覺。

畢竟,他永安侯雲瑯才是這些武侯中學問水平最高的一位,因此,那些武侯們就下意識的認為,在座的人中間,如果說有人支持皇帝通過考試來取才的話,這個人非雲瑯莫屬,也只有雲瑯有資格在考場上奪取高官的位置。

因此,當坐在雲瑯身邊的公孫敖放了一長串響屁,然後一本正經的問雲瑯,他這樣的人能不能通過考試保住合騎侯爵位的時候,雲瑯立刻就跑到窗戶邊上去了。

也不知道這些人今天都吃了什麽,偌大的會場裏響屁之聲不絕於耳,還有兩位估計是用力過猛弄了一褲襠……

於是雲瑯自然就跳到窗外,不想跟這群惡心的人混在一起。

衛青平日裏溫文儒雅,沒想到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依舊表現的平靜無波,只是放在眼前的那杯茶水他再也沒碰過。

等屋子裏的空氣勉強可以讓人呼吸了,衛青就平靜地問道:“這就是說大家夥都不同意了?”

底下卻沒人說話了,平日裏囂張跋扈的公孫敖也閃爍著眼神一句話都不說。

雲瑯用手帕綁住鼻子跟嘴巴,站在窗外甕聲甕氣的道:“怎麽可能會答應?考試考文官就好,關我們屁事,我們是要拿著劍跟匈奴作戰的,拿筆的大軍人家匈奴人可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