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 帝星升起(第3/5頁)

話雖然是如此說,不過我的心中仍然是有些猶豫,不知道這麽做會不會在民間引起什麽反彈來?可是沒有過幾日,王石雷的信劄就到了,其中所說的與郭利用所講基本上沒有什麽差別,都是勸進的意思。

我依然是有些拿不準主意,可是沒過幾天,新收到的一條消息卻令我大為惱怒。

原來楚王與真宗看到我的勢力急劇擴張,已經一統黃河北岸,且有厲兵秣馬南下的意思,雙方都有些驚懼,在朝中大臣們的籌劃之下,兩個人暫時摒棄了前嫌,楚王尊真宗為大宋皇帝,真宗封楚王長江以南的土地為封地,雙方達成了一致目標,分別在汴梁跟洛陽大肆召集人馬,並通過楚王的關系向大理和吐蕃分別借兵,準備北上“收復失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氣的將戰報丟到了地上,在大帳中走來走去。

手下眾將卻是非常興奮,一個個摩拳擦掌地叫囂著要立刻帶兵南下作戰,為主公討個公道,此時我倒也沒有別的選擇了,四路大軍分頭北上對付我的話,確實有些難辦,倒不如趁此時各方面還沒有準備好,來一個先發制人,只要將楚王和真宗的大軍給解決掉,大理與吐蕃自然會灰溜溜地逃回去,到時候上表稱臣都嫌慢,哪裏還會生出什麽進兵中原的念頭來?

“既然如此,那我也就只有做一做這個皇位了,相信不會比他們任何人次就是。”我終於下了決心,然後就是調集各路兵馬,分五路大軍南渡黃河,猛攻洛陽與汴梁。

宋室畢竟經歷的時間尚短,幾十年中雖然掃平了許多反對勢力,卻也有許多的漏網之魚,我的大軍一起,各地就有不少的反宋人士遙相呼應,更有許多前朝遺民們前來投奔,一則是因為公主老婆的身份乃是前朝公主,二則是因為原先大雪山聖女的遺臣們得到了她的詔令,轉投到了我的手下,三則是因為聖君神教在南方各地發展迅猛,幾個因素歸結到一起,就造成了我西北大軍一到,立刻有無數民眾響應的局面,很多城池基本上都不用打就得到了。

本年九月初六,在已經回到中原的西北軍各路將領以及重要官員們的勸進下,我正式登上了帝位,改元建威,國號大漢,定都長安,然後大封功臣勛戚。

新近加官進爵的將士們打起仗來勁頭兒更足,很快就將聯軍占據的洛陽與汴梁攻了下來,楚王與真宗等人乘坐大船出海,倉皇逃亡江南,宋室朝廷在江北的統治宣告結束。

此時吐蕃與大理開始出兵,先是攻進了成都,大肆燒殺搶掠,然後準備出兵北上漢中,以威脅大漢軍的西南方向。此時大臣們的意見不是非常統一,有很多人都認為目前的形勢之下,不宜高歌猛進,直下江南,而應該重點防禦西南方向的吐蕃和大理,畢竟這兩個國家在歷史上都對中原王朝造成過很大的威脅。

如果此時我們不顧西南,一意孤行地南下長江的話,很有可能給吐蕃人及大理人造成趁虛而入的機會,可是如果不南下的話,又會放任楚王與真宗等人回到江南,收拾殘局東山再起,真正是一個兩難的局面。

“陛下——”被封為左丞相的王石雷啟奏道,“今日吐蕃使臣到來,希望我大漢與大宋劃江而治,互不侵犯,並提出了金銀財物若幹,聲明只有陛下答應他們的要求,則大軍可退去,否則的話,必將血戰到底!”

群臣立刻群情激奮,紛紛斥責這些吐蕃番子們狂妄自大,更有不少將領請命討伐。

我沉吟了一陣子後說道,“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群臣安靜了下來,紛紛體會其中的意思,王石雷出班問道,“陛下之言,可是決定繼續追擊楚王等人?那麽吐蕃和大理那裏應該如何對待?還請示下。”

“還有什麽可示下的?打就是了!”我曬然回答道,“莫非我西北新制造出來的百十門大炮都是吃草的不成?吐蕃人和大理人不是很囂張麽?就讓他們體會一下,先進和落後的差距到底在哪裏吧!”

尾章 席卷天下與契丹遺族

吐蕃和大理自唐以來就對中原王朝造成了不少的威脅,一則是因為天高皇帝遠,這些化外蠻夷們沒有領略到天朝上國的威儀,久有驕縱之意,二則也是因為這些地方地處蠻荒多為不毛,朝廷覺得沒有什麽油水可以榨取,因此也不是很重視這些地方,久而久之,就只有一些地方勢力在這裏稱王稱霸,而朝廷的號令基本上無從聞聽。

遠征大理與吐蕃,在我看來得不償失,因為路途太過遙遠,而且兩國的地勢要麽險要高峻,要麽瘴氣叢生,北方士卒到了那裏肯定不能適應,到時候光是身體反應就應付不過來,更談不上克敵制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