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重歸故裏(第2/3頁)

三個人一同笑了起來,就此將事情給敲定了。

於是我便給真宗皇帝上了一道表章,上面說楚王領兵作亂,三晉人心恐慌,今有關西鄭氏之後鄭途及河洛石家長孫崇義者,天資聰慧,素有雅望,前者在江南為宦生命甚好,後者與汜水關前大戰楚王,出力頗多,平西大將軍以此二人保薦為晉州及並州刺史,統領所部,以拒叛軍。

真宗接到表章以後大為惱火,心想這分封官吏,原本是我家之事,什麽時候輪到你一個外姓諸侯王說三道四了?待要下旨申斥之時,被王欽若給勸住了,直道現在形勢比人強,朝廷雖名存而實亡,如果不打退楚王的叛軍,這河洛之地都未必能夠保住,更顧不上什麽山西了!起碼現在平西王還是願意為皇室出力的,何苦逼得他站到楚王那邊兒去?

再者被舉薦的兩人都是平西王的把兄弟,這次在汜水關前立下了大功,卻沒有得到朝廷應有的表彰,此次保薦之事,多半是平西王為了兄弟出氣,卻也不可當作他挑釁朝廷威嚴,他肯向朝廷上表,就說明心裏面還是承認朝廷,承認皇帝的權威的!

思慮再三之後,真宗也無話可說,想一想西北的幾十萬大軍,確實得罪不起,既然如此,山西是鐵定要變成姓楊的了,倒不如順水推舟,再給鄭途和石崇義加幾個虛銜,也好使他們自矜身份,不至於變成平西王對抗朝廷的死黨。

幾日之後,我們便等來了真宗的特使,帶來了對我先前所上表章的批復,同意了我以鄭途為並州刺史,以石崇義為晉州刺史的要求,並以兩人先前在汜水關前英勇作戰抗拒楚王叛軍的事情為由,分別加封兩人為河東路節度使與永興軍路節度使,並賜予節度使的節杖兵符等物,賞紫袍雙魚袋。

“這不是坑我麽!”石胖子看到對自己的任命居然是永興軍路節度使,不由得對著我苦笑起來。

鄭途所封的是河東路節度使,實際上就是管轄山西這一塊兒地方,而封給石胖子的永興軍路節度使,所管轄的確實黃河以西陜西大部,也是我現在所占據的地盤兒,難怪胖子會愁眉苦臉了,看來真宗皇帝這個時候還不忘記耍點兒小心眼兒,給我們之間制造些小矛盾。

若是我同意了朝廷的任命,則應當將永興軍路所轄的地方交給胖子管理,就等於向外界表明朝廷對於西北,對於平西王,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若是我不同意,則說明了我們三個人之間的關西也不是很鐵,還是有機可乘的,到時候自會尋找時機來裏間我們的關系。

三個人都是聰明人,立刻就看透了真宗所打的小九九,但是如何處理就是我的事情了。

“管他什麽皇帝不皇帝的,這個屁大的節度使,不領也罷!要是給我一個河北東路節度使作,或者是淮揚路節度使還差不多,從老大的地盤兒上分地皮,明顯是想要裏間我們兄弟的感情嘛!”胖子一點兒也不客氣地說道。

我笑著擺了擺手道,“一個節度使算什麽,到時候你們都是要封王的,難道老大我連這麽點兒度量都沒有麽?”

兩個人都笑了起來,確實,相比起多兩個好幫手來說,一個節度使算什麽?

不過說是這麽說,也不能讓朝廷覺得我們默認了他們的詭計,於是我將兩個人的位置對調了一下,以石胖子為河東路節度使並州刺史,以鄭途為永興軍路節度使晉州刺史,算是將山西的大部從名義上劃入了西北軍的勢力範圍。

這樣一來,既使眾人知道了我對朝廷的決定所持的態度,又使人明白了我跟鄭途石崇義兩人的關系是相當親密的,如此一來,真宗的小九九算是落空了,而且從名義上為西北軍吞並山西提供了基礎。

楚王得知此事後,笑著對部將們說道,平西王終於跟朝廷有了隔閡了,咱們可不能太不爭氣了,就算是攻不進汜水關,這已經占領的洛陽可不能放松啊!

轉眼之間又到了臘月中,望著降落在三晉大地上的第一場雪,我忽然有些想家了。

不是現在這個家,而是在前世那個家,那個文物販子贗品大師的家。

“晉州這地方,人傑地靈,兄弟你做了這一方刺史,可要多用些心才是。”我對石崇義說道。

石崇義騎了一匹高大的青色馬匹,一身紫袍看起來雖然威風,卻與他的身形不太相襯,一個圓滾滾的肚子裏面裝的絕對不是炸醬面,石崇義拍了拍自己的肚子,一口應承道,“哥哥盡管放心便是!小弟我理會得!只是你那西北騎兵,得給我留下些個才好做事!”

“這是自然,何須賢弟動問。”我笑著回答道。

這一次北上是為了送兩位把兄弟上任,順便回到西北去過年。

雖然皇帝同意了兩人的任命,但是晉州與並州都是有人駐守的,尤其是並州,因為位置重要軍事意義非同一般,更是駐有重兵,如今楚王作亂,天下各軍州都漸漸有了擁兵自重的苗頭,如果單憑一張嘴就想順利地接受並州,似乎不太現實。而且有一個問題始終梗在我的咽喉腫,沒有得到解決,就是那三關五寨的兵馬和歸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