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來勢洶洶(第2/3頁)

此時宋真宗已經有些手足無措,便又問計於群臣。

“陛下,此時已經別無他策,唯有盡快北上,與遼軍主力決戰於河北而已!否則我大宋家國危矣!”樞密院副使寇準操著一口山西話對真宗建議道。

昔日的太子洗馬王欽若,此時已經被封為禮部侍郎,聞言立刻反駁道,“副使此言差矣!如今契丹人馬已經繞過河北諸州,直插南方,距離我大軍也不過四五日的路程,我軍現在不過二十余萬部眾,怎麽能抵擋住對方的四十萬鐵騎呢?副使此時仍然堅持要陛下北上,其居心究竟何在?”

寇準雖然年輕,此時卻已經身居要職,入直中書了,不但是樞密院副使,更參知政事,深得先太宗皇帝和當今皇帝的重用,兼且他本人也是山西的望族,財大氣粗,因此說起話來也是很不客氣,“契丹人看似來勢洶洶,卻犯了兵家大忌,此番蕭太後深入我大宋腹地,後方有曹大人等河北軍州牽制,前方有我大軍主力列陣於黃河北岸虎視眈眈,再加上沿途諸州實行了堅壁清野的策略,人馬的糧草補給必然不順暢,眼下看似勇猛無儔,其實卻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陛下如果親臨前線,振臂一呼,必然會振奮三軍士氣,此消彼長之下,契丹必敗無疑!王大人你不思如何協助陛下處理軍務,為聖上分憂,卻再三妖言惑眾蠱惑人心,著實令人起疑,莫非,你收了契丹人的好處不成?”

王欽若被寇準說得臉色一陣青一陣紅,大聲咆哮道,“你——你——血口噴人——”卻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站在那裏指著寇準發抖。

呂端身為宰相,自然是留守京師處理公務,環顧真宗的身邊,最能說的上話的也就是寇準與王欽若了,尤其是這兩個人都跟真宗的私交不錯,因此兩個人幹起嘴仗來,真宗也沒有什麽脾氣,只得說道,“兩位卿家少安毋躁,此事卻是急不來的,須得從長計議才好。”

最終還是眾人支持寇準的意見比較多一些,真宗猶豫了一陣子,終於又發令三軍前行,走到大名府的時候,就接到探馬的回報,說大遼先頭部隊已經出現在天雄軍與德清軍附近,兩相接觸之下,宋軍不敵敗退下來,眼下一路都是潰軍與難民。

“陛下,不能再往前走了!”王欽若看寇準上前方視察軍情不在,就來到真宗的車輦之前,扶著車轅痛哭道,“契丹人的騎兵來去倏忽,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在我們面前,陛下身為天子,重在社稷,怎麽可以親身赴險?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墻之下,為了大宋的江山,萬年的基業,微臣懇請陛下回京!抵禦遼軍,自然有大臣們去辦!”

這次沒有了寇準這個主戰派在身邊,拖後腿的大臣們立刻站了出來幫腔,紛紛勸阻真宗速速回京,一時之間眾人七嘴八舌地圍在真宗的身邊大放厥詞,極盡蠱惑之能事。

真宗畢竟年紀太輕了,也怪老子死得早,自己這個帝位還是大佬們勢力角逐後得到的,此時出了京師,寇準又不在身邊,一聽眾人蠱惑後,就有些拿不定主意了,思來想去還是回到京師比較保險,於是就動了回師的念頭,剛要吩咐禁軍回頭的時候,又有探馬傳回了最新的線報。

“什麽?遼軍前鋒已經擊敗天雄軍與德清軍兩路人馬,一路南下去了?!”真宗皇帝的聲音有些顫抖起來。

王欽若等人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更是面如土色鴉雀無聲。

天雄軍與德清軍,正好處在真宗等人所在位置的東西兩側,現在的形勢也就是說遼軍大隊正順著宋軍的兩翼南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這只宋軍大部隊並兩廂合圍,一旦遼軍主帥蕭撻覽反應過來,知道這裏有大宋的皇帝,肯定會全力圍攻大名府。

可是現在的情況,欲退也是不得。

東西兩路的遼軍已經位於宋軍的南方,如若真宗等人此時返京,必然會落到遼軍的包圍之中,到時候前途未蔔一片黯淡,停留在大名府也不是長久之計,天雄軍與德清軍初敗,自然難以形成有效的戰鬥力,蕭撻覽如果回過頭來猛攻大名府這座城池,也是旬日之間就可以破城。

雖然王欽若等人早就盼著要回到京師去,可是在這個關節上面,再傻的人也不會朝南走。況且宋軍的先頭部隊已經朝北走了百十裏路了,真宗身邊的禁軍不過五六萬人,遼軍若是發現這條大魚,只需要一兩次攻勢就可以克竟全功,王欽若等人自然是不敢再提出返京的話來,一時之間眾人都埋怨寇準力主北上,結果現在陷眾人於險地。

埋怨歸埋怨,主意還得有人來拿,結果就是當寇準回來的時候,眾人包括王欽若都轉了性一般地堅決要求北上,弄得寇準非常郁悶,不知道王欽若的腦袋出了什麽毛病,最後看了戰報之後才知道是遼軍的先頭部隊已經斷了自己的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