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意外進位(第2/3頁)

“那是一定的——”我沉吟了一下後問道,“蜀王離我們比較近,且以前有過合作的基礎,如今他與太子爭奪皇位,也是我們的機會,不妨給他一些助力,也好打壓打壓京師的那些元老重臣們。”

王石雷點頭道,“蜀王的使者早就來過,屬下依照侯爺的意思,虛與委蛇了一番,蜀王似乎已經有了動手的意思,卻始終沒有決定動手,我看還得給他們加把火才好!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朝廷搞個烏七八糟,我們西北做起事情來就更方便,再過個三五年,天下間哪裏還能有與我們相抗衡之力?”

“石雷此話雖然有道理,卻也不可掉以輕心——”我搖了搖頭,忽然想到了宋末為蒙古所滅之時,數十萬儒生隨著宋帝一起蹈海的情景,不由得有些失神了,半晌後才清醒過來,有些感慨地對王石雷說道,“趙宋統治中原幾近四十年,根深蒂固了,我們要想有所作為,並不是那麽容易的!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現在占據的西北之地,朝廷的影響力是最小的,而以我們所樹立下的名聲,以及近年來在建設與生產上所取得的成就,足以令西北父老們衷心地擁護我們!”

“是啊——”王石雷頗有感觸地回答道,“西北雖然民風彪悍,人心卻也樸素,你對他們好,他們自然以真心相報,侯爺多年來的經營,使得西北民生遠勝江南,根基已經堅若磐石。”

“呵呵——”我失聲笑了起來,“不要光說好話!發展的速度一快,就容易滋生各種問題,地方吏治的問題尤其關鍵,石雷你一定要多加留意,切不可因為一些貪官腐吏們毀了我們的大好前程。”

王石雷點了點頭,深以為然。

我雖然是抱了隔岸觀火的態度來看皇位之爭,卻也沒有想到過能夠真的置身事外。

沒過了多久,蜀王就幹出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來。

同年九月,蜀王就提出平西大將軍鎮撫西北多年,勞苦功高,侯爵不足以表彰其功績,再加上嵩山之事在民間造成的惡劣影響,對朝廷多有不利,因此力主朝廷冊封平西大將軍為平西郡王,位在三公之上,以便全面統禦西北各方勢力,以解大宋西北邊疆的危困。

蜀王的提議一出爐,就在大宋朝野裏面掀起了極大的反響。

本來太宗皇帝以陰險的手段謀害大臣,就是很令人不齒的惡行,再加上朝廷歷次北伐,都是有賴天波府諸將才得以不敗,後來我更是平地西北之亂,威懾北方契丹不敢輕舉妄動,善戰之名天下共知,因此朝野之中的絕大多數人都不希望西北被逼到反對朝廷的一方去,就連擁立太子的潘美也認為當以和為貴。

帝位久懸未決,朝廷大事都由太後也就是原先的李貴妃住持,此人將門虎女,倒是很有些一些主見,只是太子與蜀王都不是她生的,所以在帝位的問題上面,她卻也不好說什麽,只得聽任輔政大臣們商量,不過這其中,有沒有挾太後之名暫時攝政的意圖就很難說了。

蜀王提出冊封我為平西郡王以後,太子一黨覺得非常被動,在拉攏我的步伐上顯然是落後了,不過他起碼是占了儲君的名義,因此便也大張旗鼓地支持朝廷通過決議,促成了此事並派出了使者前往西北宣布朝廷的冊封,順便探一探這裏的口風。

而受朝廷委托,擔當宣慰使的不是別人,正是天波府的親家太師潘美。

此中也有個小插曲,就是眾人在商議冊封我的時候,向來與我交好的呂端竟然持了反對的意見,得到消息後,家中眾人都有些不解。

我卻對眾人說道,“這才是真正的能臣,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當初結交於我,純粹是個性使然,對我的品行有所認同,且出於對朝廷的忠誠,要在年輕一輩中尋找可以培養的將領,因此不怕別人詬病,折節下交,推崇於我。而現在我的存在,或者說是西北這股勢力的存在,已經對朝廷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他身為大宋的重臣,就不能不考慮這個利弊得失了!封我為王,固然是希望我可以為大宋安定西北,支持朝廷的決議,但是在更大的程度上來看,這是對地方割據勢力的縱容,後患無窮!”

又過了幾日,朝廷的使團終於到來,我親自出城迎接,見到潘美之後,我跟他都有些感慨,他感慨的是短短的幾年時間裏,我就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輩成了影響大宋政治走向的重要人物,而我則感慨當日一力促成四郎與潘家的婚姻雖然成功了,卻依然沒有經得住老天的考驗,老四依然身在遼邦,而潘美卻依然走上了打壓天波府的老路上,雖然這一次他是為了代表朝廷冊封我為郡王而來,骨子裏面卻仍然是為了幫助太子登基。

若不是太宗皇帝暴死,潘美肯定會不遺余力地繼續打壓我們,直到將天波府的勢力徹底清除出去,這也是他為了扶持太子登基,保證家族是勢力占據強勢的既定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