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風雨將至(第3/3頁)

事情直到李繼遷在京師的臥底久久沒有等到主子的追加投入,又發書追問後才引起了李繼遷的注意,四百萬兩銀子的失去,足以令他狂嘔鮮血三升,在兩件大事的壓迫之下,他終於支撐不住了。

不得已之下,李繼遷只得命人變賣在京師中的一些產業和古玩,以換取銀兩來積蓄推動沒有完成的收買大計,在眾多朝臣的有意無意的勸說或者是誘導下,太宗皇帝的口風似乎也不那麽緊了,大家似乎都有意避開了李繼遷以前的種種大逆不道的行為,轉而興致勃勃地談論起西北諸地重回朝廷懷抱的種種可能性。

“既然李繼遷想要悔過自新,那朕總不能不給他這個機會吧!”太宗皇帝最後這麽說道。

“陛下英明啊——”大多數朝臣都這麽稱贊道。

能夠兵不血刃地解決西北問題自然是上上之選,無論是吏部兵部還是樞密院或者是戶部,都對此樂觀其成,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天朝上國,講究的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李繼遷答應退出靈州,對宋稱臣納貢,而大宋則答應賜封李繼遷為銀州觀察使,西涼郡公,並答應歸還被擄走的耶律德芳,另外一個條件,就是要求李繼遷立刻赴京師朝聖。

很快就有朝廷的使者前往綏德,從我手中將耶律德芳客客氣氣地接走了,作為李繼遷堅決要求的首要條件,耶律德芳必須在第一時間歸還給他,太宗皇帝對此似乎沒有太大的意見,他最關心地就是收回靈州,並將李繼遷招回朝中約束起來,黨項之事自然就會完美解決。

“公主殿下一路走好!”我微笑著對耶律德芳說道,“西北苦寒之地,沒有什麽好招待的東西,若是這幾天有怠慢的地方,還望殿下多多體諒,若是他日殿下有機會到汴京造訪,楊某人必然倒履相迎,盡盡地主之誼。”

耶律德芳的臉上不見表情,只是淡淡地說道,“楊侯爺太客氣了,如果你肯到本宮這裏來做客,相信本宮的招待一定會令你滿意。”

那使者不耐煩地催促道,“侯爺,下官是不是可以出發了?”

我點了點頭道,“那就恭送使者了。”

看著耶律德芳的車隊慢慢地消失在西方後,王石雷在我身後說道,“大人,你說李繼遷如果歸降了朝廷,朝廷對於我們這些人會有什麽樣的安排呢?”

“這件事情,怕是不那麽順利吧——”我笑了笑道。

李繼遷是什麽人?此人向來就有整合西北番部的志向,又剛剛接上了大遼這條線兒,怎麽可能說投降大宋就投降大宋?那豈不是太過兒戲了?朝廷也不可能輕易相信李繼遷會甘心放棄他在河西的基業,死心塌地的來到大宋京師任人擺布,我們這些駐防西北的軍隊自然還是要百般倚重的。

退一步講,即便是李繼遷真的投降了大宋,甘心情願地呆在大宋京師裏面做一個終日膽戰心驚的沒落王侯,大遼朝廷也不可能會忍受這樣的戲弄。畢竟,李繼遷現在也算是大遼的屬下王侯了,一旦轉投大宋,就等於是將禍水引向了大宋。

如此講來,不論是因為李繼遷的事情,還是因為先前就已經劍拔弩張的宋遼邊境的氣氛,大宋與大遼之間都將必有一戰。

我已經太了解太宗皇帝了,對於幽雲之地,他是永遠都不會死心的,盡管他自己的實力還不足以壓倒大遼。在這一點上,我還是比較欣賞太宗皇帝的,起碼他並不是一個昏庸的皇帝,盡管幾次北伐都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大宋的軍力還在,經過百戰磨練出來的軍隊,完全有能力同號稱草原驕子的契丹人相抗衡,所不豫者,僅僅是因為太宗皇帝的才能不足以駕馭這個龐大的國家而已,畢竟他只是一個才能平平的君主而已。

李繼遷的人馬開始慢慢地撤出靈州,隨著宋軍的再次進駐,西北這片土地上面難得地平靜了下來,雙方的人馬都在很克制地將自己的活動範圍約束在各自的固有領地,不願意輕易地被當作破壞和平的戰亂制造者,大批的逃難民眾又開始朝著自己的家鄉慢慢地聚集起來,災後重建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一切看起來,都似乎是那麽地平靜。

但是幾個當事人卻清楚地知道,現在只是那暴風雨來臨之前的短暫平靜罷了,一旦閃電從濃厚的雲層中穿刺出來,在大地上面顯露出他奪目的光芒時,整個時間必將因為他的巨大能量而發出來自心底深處的劇烈震撼。

“既然要爆發,那就幹脆來得徹底一些吧!”我望著北方的天空,有些躊躇地自語道。

我順手拍了拍身旁的雪驥,一人一馬朝著初生的太陽慢慢地走了過去。

第十五卷 京師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