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短兵相接(第3/3頁)

“啊——”我吃了一驚,望向王鳳珊的目光多了幾分尊重,然後將頭盔脫了下來,捧在手中,默然不語。

身後的眾將紛紛效仿,為死難在綏德之役中的將士們默哀。

通向城門的吊橋上插滿了殘缺不全的羽箭,有些依然在燃燒著,碗口粗細的木排上已經缺了不少,露出了天窗,惟獨沒有改變的就是用來升降吊橋的鐵鏈絞索,只是上面多了一層厚重的油光,顯得閃閃發光。

人馬一踏上吊橋,就發出了嘎吱嘎吱的聲音,腳下虛浮,左右晃蕩。

進入城門洞的時候,頭頂上面的木制橫梁上余焰未熄,一桶水潑了上去,滋滋地直冒青煙,我看了眼前的情景,方才真正明白了為什麽城門失火會殃及池魚!因為現在的城門都是木制結構,極容易失火,而一旦失火,救火用的水,正是從護城河裏面打出來的,如果需求量再多一些的話,裏面的小魚小蝦就只有晾在爛泥上蹦達了。

綏德城並不大,方圓幾裏而已,不過在西北這地方就算頗具規模了,尤其是他的地理位置比較重要,可謂陜北重鎮黨項人南下的門戶,因此李繼遷才會揚長避短興師動眾地圍困綏德,若非守軍的準備工作充分,指揮者盡忠職守,而我們的援軍又來的及時,還真有可能被他在幾日內攻下。

進入城內後所受到的觸動更大,數不清的傷者就那麽躺在地上,汙水和泥垢同血腥混雜在一起,招來了無數的蚊蠅滋擾,城裏面一片臭烘烘的味道,聞之欲嘔。

“大人,請到府衙暫且歇息。”王鳳珊在前引路道。

“不急!”我擺手道,“傳令三軍,統計傷亡數字和戰果,入城救治傷者,將糧草輜重運進來。”

綏德城中的糧草尚且充足,只是藥材奇缺,因此很多傷者都無法得到及時的救治,最終耽誤了傷情而死。

我在王鳳珊等人的帶領下,在綏德城中巡視了一周,發現城墻已經有多處破損需要修補,而城內的居民因為協助守城,也多出了不少的孤兒寡婦,真是遍地哀鳴之聲,不覺心中哀憐不已,破壞容易建設難,黨項人圍困十日所造成的傷害,怕是要用幾個月才能恢復過來了,而且有些東西,是再也復原不了的。

看罷城中百姓之後,我隨口問道,“王指揮使的遺體在哪裏停放?本使應該去看看。”

王鳳珊有些苦澀地回答道,“多謝楊大人,不過不必了,當日先父在城頭上指揮抗敵,中流矢後跌落城下,屍首早已不堪辨認,再也找不到了!”說罷淚如泉湧泣不成聲。

周圍諸將聽了,莫不心下慘然。

“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我有些感觸地安慰王鳳珊道,“大丈夫馬革裹屍,就是為了上報國家,下安黎民,若非有王指揮使這樣精忠報國的英雄,哪裏有我大宋萬裏河山的安定?王將軍請節哀——”

“多謝楊大人——”王鳳珊擦了擦眼角的淚水,低聲說道,“小女子只是因為先父殉國,城中將領死傷殆盡,才臨時擔負起指揮之責,並非是朝廷所命。”

“哦,原來是這樣——”我沉吟了一下後問道,“小姐家中還有什麽人?”

王鳳珊回答道,“先母早逝,如今父親又戰死,家中只留下一個十四歲的小妹了。”

苦命的孩子啊!我心中又嘆了一聲,決定道,“有道是子承父業,既然王小姐已經有了擔任指揮使的實戰經歷,又保住了綏德城,這指揮使一職,理當由王小姐擔當!本使身為樞密院副使、西北安撫使,奉皇命平定西北邊事,有權力任免西北軍政要員,具體的委任文書,本使當親自上奏朝廷,請皇帝陛下降旨!”

“多謝楊大人——”

“有王小姐為指揮使,我們就不用擔心了——”

令我深感意外的是,首先對我表示感謝的不是王鳳珊自己,而是綏德城的軍民人等,看來王鳳珊與她的父親確實深得人心,得到了全城軍民的認可。

很快地,戰況統計出來了。

綏德一役,守城的人馬損失了將近兩千人,我的禁軍傷亡有六百余人,黨項人的損失更為嚴重,在攻城中損失了四千余人,在這次的追殺中損失了五千余人,總計萬人左右,這麽大的損失,令李繼遷不得不收縮兵力,退回原先占領的銀州去,而黨項各部的酋首也聞之驚心,襲擾活動大為收斂,主要兵力都退出了長城,西北戰場上很快地平靜了下來。

西北各軍州在得到我的支援之後,開始清剿流散在各地的黨項族散兵遊勇,修整工事,安撫軍民,百姓們的生活逐漸地恢復了正常。

我在地圖上面比畫了很久後,終於決定,出兵攻打敵人的重要據點——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