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西北重鎮(第3/3頁)

長安城高四丈,寬有五丈多,周長二十余裏,城墻的厚度大於高度,穩固如山,墻頂可以跑馬和操練。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確是雄城一座。

穿過城門,形如彎月的小城叫月城,它是進入城門後必須經過的第一道城。要進入城內,還必須經過第二道城——甕城。在戰爭中,月城和甕城一方面衛護城門,加深城門的縱向防線,另一方面,也易於守城部隊迅速集合,打垮已沖進月城和甕城的敵人。

只是可惜的是,由於大宋開國以來,西北一直沒有太過強大的敵人威脅,城墻缺乏修繕,很多設施都廢棄了,眼前的城墻也不過是一座大半完好的防禦工事而已。

原本規模宏大的漢唐宮室早已經灰飛煙滅不復存在,只留下一些高大的廟宇鐘鼓樓依然傲然挺立著,見證這歷史的滄桑。

我忽然產生了一種難以言語的沖動,丹田之氣湧動而出,從喉嚨裏面破腔而出,一聲低沉卻穿金破石的低嘯從高大的城樓上面傳了出去,遠揚數裏之外。

黑雲壓城,風雲湧動,在這動蕩的時代之中,若不做出點什麽事情來,真枉來一遭了。

“大人,王府尹派人送來的最新戰報!”沒等我抒發完胸臆,小校就送來了戰報。

我拿起來翻看了一下,剛剛舒展的眉頭又皺了起來。

這個李繼遷,還真能搞風搞雨!

原來黨項人在李繼遷的率領下,攻占了銀州之後聲勢大張,不少人勸告他立刻稱王,將黨項人整合起來,建立一個黨項人為主的國家。

可是李繼遷並沒有采納這些人的建議,而是將攻取到的幾座城池分給黨項人中的其他幾位部族首領占有,令他們各自為戰,不斷地出兵襲擾大宋。保德軍與綏德軍的當地駐軍為了應付此起彼伏的襲擾,已經是疲憊不堪,常常是早上平息了東面的暴亂,晚上西面又有人騷動襲擾,而李繼遷的主力部隊則借著騎兵行動快速的優勢,突破長城防線,深入到了綏德軍防區,全力圍攻延安府!

“要不要連夜趕路?”身邊的幾名軍官有些緊張地看著我問道。

我想了一下後,搖了搖頭道,“還是算了!按照原定計劃修整,讓大家好好休息一天,明日再出發!綏德軍也是重鎮,他們經常北上與契丹人交手的,不是那麽容易潰敗的,李繼遷想要攻下綏德,還是需要花上些時間,依仗堅城之利,綏德能夠極大地消耗黨項人的實力,我們最好出現在李繼遷最為疲弊的時間,那樣才能出奇兵之效,一舉殲滅敵軍!”

“大人高見!”眾人紛紛附和道。

看著眾人一片仰慕的眼神,我不禁有些飄然,又有些擔憂,看來北鬥的人需要趕緊補充到我的隊伍裏來,實在是軍中缺乏有參謀能力的人才了,事事要我親力親為的話,長三頭六臂也消受不起的。

次日一早,用過早飯之後,大軍拔營,糧草早已經提前一天上了路。

如今的天氣不冷不熱,正適合行軍,加上禁軍多數都是從各地選調來的精銳,有很多人都沒有見過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地貌,因此大家的興致都很高,一路上驅車策馬或者步行,向這北方急速突進。

距離綏德軍尚有百裏之遙,便感受到了戰爭的氣息。

許多的鄉民們和綏德城中的富紳們都從北到南一路逃了過來,官道兩側時常可以見到丟棄的箱子和壞掉的車輪,當然也有不少在逃難途中斃倒在地的人馬,在黃土的襯映下顯得格外的淒涼,不少老幼互相扶持著蹣跚著向南,一直向南。

見到大路上又來了我們這只大軍,逃難的人們多少有些釋然,在他們的眼裏面,身著軍服的大宋士卒們看起來都沒有什麽區別,和普通人比起來,就是手裏面有武器而已。

我非常清楚地聽到路邊有位老人嘆息著說道,“唉,作孽啊!又是一只送死的隊伍!”

我聽了之後不禁心中哭笑不得,看來之前的戰況並不理想,也許綏德方面的形勢比我從戰報上了解到的要更殘酷一些,想到這裏,心中不由得沉重起來。

這些黨項人與契丹人又有些不同,契丹人喜歡一哄而上,大隊人馬的沖擊,或者雙方排開陣勢大規模地對決,人馬在哪裏,看得非常清楚,因此要全殲也很容易,只要戰術選擇得當,以弱勝強很有可能,而這些黨項人的作法更類似於馬賊,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很難捕捉戰機,確實不好對付!

遠遠的,綏德城已經近在眼前了,滾滾的硝煙從地平線升了起來,直入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