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 疑雲朵朵(第2/4頁)

大理國以白族為主,後晉天福二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以“減爾稅糧一半,寬爾徭役三載”為口號,聯合滇東三十七部,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大理”,此時已經傳到了第五位皇帝段素順,年號為明政。北宋初年,王全斌平蜀,大理奉牒慶賀。至太宗皇帝時,大理上表乞求內附,被冊封為“雲南八國都王”。

“大理王族向來以漢族後裔自居,大力推行中土文化,與我大宋的關系一向良好,怎麽會突然有了反意呢?”太宗皇帝拿著密報翻來覆去地看了好幾遍,始終不得要領。

半個時辰之後,幾位軍國重臣都被招到了皇宮內殿。

看到密報以後,幾位大臣相互交換了一下意見後,由樞密使曹彬出面啟奏道,“陛下,大理雖然地處西南,與我大宋多有山川阻隔,然而其國民風彪悍,武備精良,歷來就是對中原的一個潛在威脅,昔日就曾經攻入過成都,掠走工匠數以萬計!今日既然有反常的跡象,不可不提前布置,以免有失!”

太宗皇帝拈著胡須點了點頭,轉而問宰相趙普道,“則平你的意思呢?”

“陛下——”趙普行了禮後,用他那非常獨特的河洛口音答道,“滇南距離京師何止萬裏?書信往來所耗時日甚多,老臣之見,應該選一位親王,賜予征伐大權,入蜀地總管西南軍政事宜,便宜行事!若是大理果有反意,就以兵戎相見,反之則加一撫慰,不可使之多生變故!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太宗將征詢的目光掃向諸位大臣,幾個人都紛紛點頭,同意宰相趙普的意見。

“究竟應該派誰去呢?”太宗皇帝又將眉頭皺了起來。

太祖皇帝留下的幾個皇子都已經先後死掉了,皇太弟秦王廷美又因為行止不檢和謀逆剛剛被貶斥到西京留守,自然是不能派他,剩下的自己的幾個兒子,老二老三尚且年幼,老大淮陽王雖然已經成年,但是還在揚州大都督府,能夠用得上的,就只有幾位遠親郡王了,可是,把這麽大的權力交了出去,總是有些不放心啊!

想來想去,太宗皇帝終於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那改封淮陽王為蜀王,總領西南各路軍政大事如何?另外再委派兩員得力大將隨之西行,諸卿以為如何?”

“皇上英明!”大臣們紛紛稱善道。

太宗高興地點了點頭,心裏想道,其實淮陽王在江南做得也不錯,可惜他的膽子太大了一些,居然自己訓練私兵,這是絕對不允許的,要不是看在江南初定,自己的兒子裏面又沒有其他何以派得上用場的人可以擔當重任,早就派人把他抓回來打屁股了!這一次讓他去巴蜀那個偏僻的地方,就算是一個小小的懲戒吧!淮陽王一走,估計太湖那邊兒的事情,也就自動解決了吧?想到這裏,又有些為自己送出去的那些官位感到心疼了。

“唉,算了!就當是為了交好大臣們吧!必竟象楊家石家和鄭家這樣的軍人世家,總還是用得著的!”太宗皇帝樂觀地想道。

淮陽王接到皇帝的聖旨後,絲毫沒有耽擱片刻,將揚州大都督的印信全數交代給欽差之後,點起本部人馬,連夜由長江逆流而上,倍道趕往蜀地。而太湖之中的一部分精銳人馬,也悄悄地沿著水道進入長江,同淮陽王匯合,此後留在洞庭山島上面的人馬,已經不足兩萬了。

我得到了淮陽王入蜀的消息後,心裏面也長舒了一口氣,看來淮陽王倒是一個做得了大事的人,既然在中原已經處境艱難,那麽換一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異地為王,實際上也同做皇帝沒有太大的區別了。況且蜀王兼有總領西南軍政大事的權利,地位更是穩如磐石,估計不久以後當太宗皇帝回過神來,心中也必定是異常懊悔吧?

陳摶在路上走走停停,本來只需要半個月就可以抵達京師,誰知道竟然拖了一個月,等到了京師後,已經是三伏天氣了。

說來也怪,自從踏入京東西路以後,那些討厭的攔路豬們就自動地消失了,看來天子腳下果然是一塊兒民風淳樸的風水寶地呀,連盜賊殺手們都退避三舍了。

“陳祖師,你放了我吧——”三公主拉著陳摶的衣角軟磨硬泡道。

“不行——”陳摶一本正經地回絕道,“老道兒受人之托,自然要忠人之事!況且你一個異國公主,偷偷來到我大宋境內欲行不軌之事,實在有些蹊蹺,老道雖然心在仙山,身子卻在紅塵,怎麽可以視而不見撒手不管?”

“說到底你這老道兒也不是什麽好人,活脫脫的一個官兒迷!”三公主見自己的舉動絲毫沒有效果,立刻非常氣憤地橫加指責道。

“老道兒是何等樣人,三清道祖自然知曉,卻輪不到你一個小丫頭來評說。”陳摶的修養甚好,也不與她計較,自顧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