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語言學家(第2/2頁)

另一位學者附和道:“沒錯,《奧德賽》有很多普通人無法理解的修飾詞,這是因為,如果要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傳遞下去,詩歌就必須要充滿韻律感,這種朗朗上口的詩歌,更加方便人們記憶。從這方面來看,波楞吉村的語言也有同樣的特點。”

格蕾絲和公爵大人安靜地聽了一會兒之後,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他們不打斷這群學者的爭論,這些人極有可能就這個問題討論到天黑……

“咳,很冒昧打擾各位。”公爵大人低聲打斷了這群喋喋不休的學者。

其中一個戴著夾鼻眼鏡的學者微微眯著眼睛,看向聲音的來源。

“如果我沒有認錯的話,您就是埃塞克斯公爵大人?”他又看向格蕾絲,“那麽,您就是克裏斯蒂先生了?”

格蕾絲點了點頭,“如果您方便的話,我希望能夠向您請教一些問題。”

學者從座位上站起來,邀請兩人也一起入座,“沒什麽不方便的,不過,我很好奇,我們這些人又能幫上什麽忙呢?”

他可記著眼前這個年輕人,是最近幾年非常有名氣的一位私家偵探。

格蕾絲沒有把那封引起恐慌的信拿出來,而是把那些出現在信紙上的特殊單詞寫了下來。

那位戴著夾鼻眼鏡的學者被稱為沃克先生,今年已經快五十歲了,在這群學者中很有威望。

沃克先生把眼鏡扶正,低頭看著格蕾絲遞過去的紙條。

“這些詞匯出自剛果的克勒語,不過這種寫法是我們英國人按照自己的習慣創造出來的,剛果的土著人並不會寫字。”

沃克先生把紙條遞給其他人,自己則繼續和格蕾絲兩人交談,“這些詞匯都是常用的詞匯,但是它本身的含義我也沒辦法確定。因為克勒語不單單要通過符號,還需要通過音調區分,從這一點來看,非洲人的語言習慣其實和亞洲人更接近,但是他們顯然沒

有中國人那麽復雜的文字系統。”

說著,他翻開自己隨身攜帶的記事本,翻開到空白的一頁,寫下了一串字母:alambaka boili。

“這句話根據不同的語調,有著不同的意思。如果你把這些音節按照升調、降調、升調、升調、降調、降調的方式讀下來,它的意思就是‘他望著河岸’。

可是,如果你按照升調、升調、升調、升調、降調、升調、降調的方式來讀,它的意思就是‘他把丈母娘給煮了’。”

格蕾絲:“……”

聽聽,這是人話嗎?

克勒語也有點過於容易出錯了,而且一旦出錯,一句話表達的意思,就會和說話的人想表達的意思南轅北轍,幾乎是一點都不相關。

“所以你們看,我沒辦法告訴你們這些詞匯的意思,因為它們本身就有很多意思。不過這些確實是克勒語的常用詞匯,通常是動詞,就像英語當中的‘go’一樣常用。”

沃克先生的話讓格蕾絲陷入沉思。

她環顧這個房間,發現學者們都好奇地看著她,希望知道她是從哪裏知道這些詞匯的。

然而格蕾絲沒有解答他們的疑惑,而是問了一個不太相關的問題,“你們回到英國之後,是不是經常會和其他學者交流,比如說其他學科的科學家之類的。”

“哦,那是當然的,雖然我們的交流有時並不愉快……畢竟你不能指望物理學家、化學家對這些東西感興趣。”沃克先生理所當然地回答格蕾絲。

“那麽,您會給其他人展示這些特殊的文字嗎?”

沃克先生的表情有些凝重,“我有一個疑問,您為什麽要問這些。難道有人利用這些文字進行了某些犯罪活動?”

房間裏的學者們面面相覷。

其中一個小麥色皮膚的學者說道:“我在非洲待了很多年,確實會有一些人販子偷偷利用克勒語進行交易,因為一般人根本看不懂這些,警察們往往也會錯過這些證據。”

“確實有一個罪犯,使用了這種語言,而且我必須遺憾地告訴各位,這可不是什麽販賣人口,而是更加嚴重的……謀殺案。”格蕾絲說話的時候,一直注意著學者們的表情。

這些人無一例外地被她的話驚了一下。

沃克先生好半天才

反應過來,隨即有些不高興地說道:“所以……我們這些人目前都是嫌疑人?”

“哦,不不不!”格蕾絲擺擺手,“我從沒有這麽想。我只是想知道,目前倫敦知道這種語言存在的人,究竟有多少?”

沃克先生不情願地嘟囔道:“最精通的當然是我們這些人,至於其他人,我猜測那些奴隸販子肯定也很精通,但我懷疑他們更精通的是口語,而不是書面語言。

至於你所寫的這幾個單詞,知道他們的人可太多了,皇家學會每天都會有很多人過來參觀,如果有人有心記下幾個單詞的話,你剛才寫得那些,可以說是最容易記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