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功名起鵲洲(第3/8頁)

然而,沈攸之任先鋒官沒幾天,便被兗州刺史殷孝祖替換,因為殷孝祖是唯一一位支持朝廷的地方諸侯。他把妻子兒女拋在邊關,率兩千壯士入衛京都。作為勤王獎勵,先鋒之職不能再給別人,沈攸之只得做副手。

水軍將領的選擇,王玄謨推薦張世。對於張世的任用,劉彧大犯躊躇。並非張世軍事經驗不足,也非出身平凡,而是因為張世的名字過於娘娘氣。小沈陽的躥紅,那是因為中國存在壓抑的同性戀傾向,以及對包養小白臉的渴望。劉彧不同,非同性戀,是有神論者。

只有二十五歲的劉彧,非常迷信,好鬼神,多忌諱,連平常言語文書之中有關禍敗兇喪之類的字及其相近的字均需回避,觸犯了要殺頭。有幾個典故足見此人迷信的性格已經融入血液。

比如,把黑嘴黃馬的“騧”字改為“馬”邊加“瓜”,因為“騧”字與“禍”字相似。他把南苑借給張永時說:“暫且借給你三百年,到期再說。”劉彧從來不說“百年”兩個字,因為“百年”一般形容人死,所以他說“三百年”。

路太後的停屍漆床移往東宮安放,劉彧不知道,有事去東宮,不想一眼撞上,晦氣之下勃然大怒,為此事受牽連而被殺者幾十人。另外,白色是不吉祥的顏色,需要避諱。南京城的正南門宣陽門俗稱白門,白門不吉利,劉彧不喜歡聽。大臣江謐有一次不經意間說了出來,平素溫文爾雅的劉彧立時發怒,吼道:“白你家門!”

這樣一個人,讓他任用張世為前鋒確實犯難,張世,張氏,怎麽聽怎麽像個女人,女人能打仗嗎?多晦氣!架不住王玄謨極力推薦,又在用人之際,劉彧想出一個妙招,改名字!

張興世!名字一改人都精神。張興世,還別說,真有氣魄。於是乎,水軍先鋒官變成張興世。

中央軍三路出擊,只有南討大軍配有主力水軍,因此張興世成為水軍主將,劉彧特意加封龍驤將軍。龍驤將軍之號出自江南童謠,“不畏岸上獸,但畏水中龍”。晉武帝司馬炎伐吳,拜王濬為龍驤將軍,領水軍。前秦天王苻堅兵下江南,水軍統帥姚萇也被封為龍驤將軍。其年張興世已四十七歲,他會成為劉彧所期待的那條令人畏懼的水中龍嗎?

機會終於來臨。軍人渴望戰爭如同商人渴望金錢,張興世興奮異常。大江滾滾,浪花湧動,張興世立身船頭,指揮水軍逆流而上,與大軍共屯虎檻洲(今安徽繁昌東北的大江之中)。

潯陽方面對中央軍的調動不知情,等回過味來的時候,劉彧的東征軍都凱旋了。用時僅僅一個月,東征軍連下國山、義興、晉陵、吳郡、會稽諸城郡,生擒潯陽王劉子房及長史孔覬,平定江東。

江東如此之快搞定,固然是劉彧“快”字訣的戰略方針起了作用,也與吳喜、任農夫、王道隆等將領的才幹不可分。吳喜本是一名主書,掌管書籍的文官,他率三百羽林軍配合東征軍隊一路勢如破竹、風卷殘雲般連戰連勝。東征成功,軍隊調頭西行,支援南討大軍,天下叛軍先輸一陣。

潯陽方面緊張起來,先鋒孫沖之的一萬軍隊順流而下,抵達赭圻(繁昌荻港鎮)。二路軍主將陶亮率兩萬人隨後進發,行進途中突然獲悉劉休仁率中央軍主力駐紮虎檻洲,而前鋒大將竟然是劉宋皇朝赫赫大名的勇將殷孝祖。陶亮為人膽怯,把軍隊屯紮鵲洲觀望。

古時長江江面寬闊,沙洲眾多。鵲洲是長江中的一片沙洲,面積廣大,在今安徽銅陵至繁昌段長江中。鵲頭為銅陵西南鵲頭山,鵲尾為繁昌東北三山,江流險要之處。

中央軍的開局不算美妙。先鋒殷孝祖勇敢且傲慢,每次打仗沖殺在前,鼓蓋相隨。沖鋒帶著儀仗隊,撐著雲蓋,敲打戰鼓,向敵軍示威,向我軍炫耀,生怕人們不知道他是殷孝祖。孫子兵法中講“必死,可殺也”。將士們對殷孝祖的弱點看得清清楚楚,為其命運擔憂。“如果敵人找十幾個神射手,一起發射,殷將軍想不死,都不可能。”

將士們的擔憂成為現實。殷孝祖指揮軍隊攻打赭圻嶺,陶亮發兵支援。中央軍大都督劉休仁派將軍江方興增援,雙方展開激戰,敵軍射殺殷孝祖。

前鋒軍團群龍無首,軍官們支持沈攸之做臨時統領。沈攸之一路軍副將,江方興二路軍主將,論職務,論軍銜,論資歷,兩人差不多。最重要的一條,江方興參加了東征軍,剛剛從東線回來。東線大捷,江方興有功,怎麽能屈尊沈攸之之下呢。

緊急關口,沈攸之表現得非常大度,主動帶眾將去見江方興,推薦江方興代理前鋒統帥,自己心甘情願做配角。沈攸之為人做事,極有目的性,知道孰輕孰重,不會像某些人大敵當前仍在鉤心鬥角,爭名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