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5章 世風日下

琉求的蔗糖、占城的稻、孟加拉的麻和信度的棉,草原的牛羊、南洋的香料。

四方的物產匯聚中原,中原沿海的港城都因此而繁榮,當年曾被中原鄙夷的嶺南之地,現在繁華的不得了,哪個港口不是白帆點點。

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大華擁有五萬多條商船,這個數量是相當的驚人的。從東海到南洋,再到太平洋、信度洋乃至大西洋,從遼東半島到朝鮮海峽,再到白令海峽,從呂宋到李家坡再到信度港,從紅海到地中海。甚至從大華到澳洲到美洲到非常,大洋之上,到處都是大華的商船。

大華已經獲得了一個海上馬車夫的稱號。

交州、欽州、廣州、杭州、揚州、登州這些貿易大港,基本上港口常年停著數千條商船。

大華的商船,幾乎占據了當下世界九成九的總噸位,壟斷了幾乎所有的海上貿易。其余各國的商船數量極少,那些外國商人更願意直接雇傭大華的商船運輸貨物。

而大華的海軍更是縱橫海上無敵,阿拉伯、羅馬、戒日、室利佛逝等等諸國,沒有一國能有真正可以與大華海軍一戰的艦隊。

甚至就連羅馬和阿拉伯的那支可憐海軍,其實都完全是向大華借款軍購的產物。所用的戰艦,絕大多數都是大華淘汰後的舊軍艦,還是貞觀年間制造裝備的軍艦,如今這類軍艦全都退役,換上了最新式的戰艦。

他們的艦隊數量少,戰艦也小,風帆戰列炮艦數量更是少的驚人。想用那點戰艦跟大華海軍交鋒,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可能。

“大航海時代是真正的到來了,而我們大華也站在了風尖浪頭之上。”

北苑,張超一身休閑裝束,品茶納涼,好不自在。

“短短二十年,翻天覆地的變化。總的來說,是好的,但臣這些年細細觀察,也發現有許多不好的苗頭。”

房玄齡執掌翰林院,作為專掌封駁審議大權的重臣,他從過去負責決策執政,轉而為封駁審議,所處的位置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也變的大不同。

“過去,男耕女織,絹帛也與銅錢兼行天下。百姓的日子過的很安穩,甚至幾代都不會有什麽改變。可如今,卻流動性極大。僅說這個絲綢,絹已經不再為貨幣,不能直接背著絹帛作為貨幣交易,也不能用以納稅。”

“最重要的一點是,如今的技術也是日新月異,有這專利法出現後,新技術獲得專利之後能夠獲益許多。特別是那些有資本的商人,能夠利用新技術轉化為更多的利益。”

新的紡車織機,比之二十年前,已經提升了十倍甚至是幾十倍的效率,尤其是水力大紡車等的出現。

在江南,到處都是紡織廠。

那些紡織廠裏,擁有上千女工,上千紡織機都已經算是一般規模的。甚至那些更大的,擁有上萬工人。

他們使用新技術新機器,用流水線生產,一天的產量,就是過去普通農婦傳統手工紡織想都不敢想的量。

而這些紡織廠生產出來的絲、綿、布,卻又因為規模大,成本更低,在他們的沖擊之下。如今傳統的男耕女織的模式基本上過破了。

過去是全民種桑種麻,紡絲織布,每年的絲綢布匹,都是靠著家庭手工紡織出來的。而現在,在工廠的沖擊之下,絕大多數婦人都已經放棄家庭紡織了。她們紡織已經沒有半點優勢,根本賺不到錢。

許多農民還在種麻種桑,也在養蠶,但卻不再紡織。他們直接把收好的麻賣給商人,把蠶繭賣給繭商。

當然也有一些膽大的農民,擴大經營,專做養蠶生意。

過去種桑、養蠶、紡織都是一體的,而現在,正在分離出來。

“房公,這其實也是好事。紡織業興起,工廠越來越多,成本越來越低,產能和效益卻越來越高,雖然說對傳統家庭紡織產生沖擊。可你也應當看到,如今大華絕大多數的漢人家庭,都分到了許多田地,不紡織,卻能夠買到便宜的絲、綿、布,婦人們不再織布,可是卻可以專門種桑養蠶,或者是幫忙種植更多的地,或者是從事家庭養殖。”

社會發展就是如此,並不是一成不變,也不是每個人都自給自足就好。自給自足聽起來似乎很好,但這其實是沒有發展。

分工越多,才是越好,每一個人只從事一樣分工,技能更熟練,產能更高,商品的成本也越低,大家用自己工作所得去購買其余所需,這種模式正是後世的生活常態。

對朝廷來說,如果人人都自人自足,只有少量的交易,那沒有商品流通,沒有商業交易,朝廷從來收稅呢?

靠收的丁稅、田賦?那這稅收也太少了,就算加上鹽稅這種人頭稅,其實也是無法適應現在的這種局面。

過去的朝廷講究的是官少吏少,管理上更是放羊式管理,而現在呢,朝廷官多吏多軍隊多,甚至還有專門的稅警等警察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