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眾叛親離

漢京。

樞密院。

樞密使李績,與劉弘基、殷開山、段志玄、張公謹、李大亮等一群大將在開作戰會議。

此次南征,大的作戰方向,皇帝已經定下了。那就是水陸並進,陸上為主,海路為輔。李績為南征主帥,到時率十萬步騎,越五嶺征嶺南叛軍。

“湘桂道,瀟賀道,還是贛湞道?”劉弘基問。

坐在那裏,李績表示壓力很大。

兵神與軍神的對決,誰能得勝?

李績沒有什麽把握,如果皇帝多給他些時間,他認為以朝廷的實力,是完全能夠取勝的,只是需要些時間。

可現在皇帝催的緊,讓他必須在暑熱之前攻入廣州,避免夏季嶺南高溫,士兵難以適應。可現在已經三月底了,嶺南都已經熱起來了。

雖然還沒進入夏季高溫,可馬上也將是梅雨時節,進軍一樣艱難。

最讓他頭痛的,還是皇帝讓他一路進攻。

集中兵力、重新出擊,皇帝的意圖是速戰速決,尤其是如今到處亂糟糟的,皇帝希望快刀斬亂麻。

如果分兵多路進攻,聲勢較大,李績有把握迫使李超得在漫長的戰線上同時應戰,難以互相聲援,無法互為犄角相助。在擁有著絕對優勢兵力的朝廷這邊,這是最穩的戰法。

但這種辦法,必須大規模調動軍隊,耗費時間長,軍費開支大。

尤其是容易錯過最佳的進攻時間,讓李超有足夠的時間增強對嶺南的控制,並進一步站穩腳跟。

皇帝的辦法是集結精銳,重拳出擊,只用十萬兵馬。這既省時間也省軍費,卻也有壞處。

容易被敵以逸待勞,官軍有疲於奔命的風險。

“李超統兵打仗,確實有赫赫之功。但嶺南有名帥卻無雄兵,我以十萬精兵進攻,則如虎入羊群。某以為,樞密使過於擔憂了。”李大亮說道。

李績只是淡淡的反問一句,“李超真的無強兵嗎?別忘記,這場亂事因何而起,不就因為李超在南洋有一支秘密的精銳大軍,多達五萬嗎?況且,你們也別以為嶺南就這五萬人。”

他給大家細算。

李超在琉求島有私軍,據說有三千精銳領地衛隊,而且李超在那裏還有一支山夷雇傭軍,聽說也有不下兩萬。而另外,琉求這些年人口大增,那裏有許多移民和工坊、礦山,這些可都是有一支支民兵隊的。

“就一個琉求,拉出五萬人,毫無問題。琉求擁有造船廠,也有許多商船隊,在需要的時候,能夠迅速的被征召,轉為運兵船甚至是戰船。”

“還有李超的趙國領,那裏的兵不多,私兵和府兵加起來也就五千左右。可這些兵,戰鬥力絕對不弱。”

“再加上原本駐於嶺南的府兵們,現在也都在他們那邊。”

“還有那些漢人豪族和俚獠酋長,他們也有很強的實力。若加上那些商會呢?”

嶺南過去確實在中原人眼裏是偏僻,弱小,但如今嶺南憑著海貿等的發展,現在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李超還在那邊有全套的軍工產業。

所以,李績並沒有絲毫的輕視李超。

多少曾經輕視李超的人,都輸的很慘。

“我相信,李超肯定已經知道了我們的計劃,他甚至都能猜到我們要進兵的路線。”

兵部尚書張公謹提醒了一句。

“他現在叫張超,已經被剝奪賜姓了。”

“李超也罷,張超也好,我提醒大家一句,此人絕不能輕敵。”

能夠在短短時間,把嶺南福建都控制在手,這種人怎麽可能簡單。如今可是貞觀盛世啊,若非李超,誰敢造反,造反了誰會支持。

可偏偏張超做到了。

他在盛世造反,還如此迅速的把福建和三廣都扶南都控制在手。

一個可怕的對手。

再次回到沙盤前,望著五嶺山脈。

他搖了搖頭。

“湘桂道,本是最佳進攻路線,越城嶺地勢最低最平坦,最容易大軍通過。而且湘江經過疏通,運輸也方便。但李超肯定早有預防,桂州定有重兵在等著我們。”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不是李績的風格,或者說,若是對手不是李超,他也許就上了。可明知對手是李超,還撞上去,那就太傻了。

“瀟賀道和贛湞道。”李績在這兩條路線中猶豫。

“贛湞道要經過大瘐嶺,這裏路最難行,大軍難通,卻易守難攻。不適合十萬大軍,瀟賀道更好一些。”

最後李績選中了瀟賀道。

主攻方向,也放在了賀州。

不過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必要的掩護還是需要的,他計劃在湘桂道和贛湞道各放一支兵馬,數量不多,虛張旗幟,佯做攻勢,以吸引一些張超的兵力。

半天商議過後,計劃確定下來。

李績拿著計劃進宮面聖。

李世民看過後,倒是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