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漢京

關隴等地,總的來說還是土地較少,糧食產量較低,且災害相對來說較多。如果不做個宏觀調控,那麽如關中平原的糧食販賣到關東來,甚至販賣到草原去,而那些土地少糧食產出少的地區,則會一直糧食儲備不足,也就大大降低了抗災能力。

甚至朝廷的駐守邊軍,需要的邊糧,也得從中原運去,大大增加了運輸耗費。

讓關內六個地區的糧食統籌為一個糧區,內部消化,禁止糧食出境,會好許多。

“同樣的道理,對那些糧食產量較低的地區,朝廷要設立糧食禁止出境政策。而對糧食產區,則也要給予一些保護政策,比如他們的糧食出售,享有免關卡稅費等,這樣有助於糧食流通。”

“還有呢?”承乾已經不知什麽時候拿出了一支筆,開始興奮的在隨身小本本上記錄了下來。

“還有一個就是設立糧食保護價,產糧區的百姓怕的是什麽,怕的是谷賤傷農。因為糧食產量多,就容易被糧商壓價,導致越是豐收,糧食越賣不到錢。因此,朝廷當根據實情,設立一個糧食收購保護價,就是制訂一個最低價格,同時,朝廷也以這個價格向百姓收購糧食。”

“我們還可以設立一個糧食收購任務,每年先預計收購多少糧食,對糧農們下定一個任務,規定他們每年的糧食產出,必須將多少份額出售給朝廷,當然,這個朝廷按市價收購,且不得低於保護價,要保證農民的利益。”

李超看承乾記的認真,又提醒道。“這裏有一點需要注意,統購是為了保證朝廷的糧食需求,滿足朝廷每年的公糧需求外,還要保證糧食儲備量,但是,向農民統購的數量得控制好,一般來說,得給農民留足口糧,然後統購不得超過五成。”

“當然,如果朝廷統購完後,農民依然願意賣糧給朝廷,當然可以收。”

“遇到糧食歉收的年份,朝廷的常平倉得切時的平價售糧給百姓,保證百姓需求,避免糧價哄擡,傷害百姓。”

承乾把這些全都記錄了下來。

他充滿驚嘆的道,“想不到就一個糧食,老師居然已經能說出這麽多條條道道,每一條都是金玉良言,學生佩服萬分。”

李超只是輕笑而已。

國家宏觀調控,這是必需的。這需要站在一個很高的角度,高屋建瓴的提出政策,來宏觀把控。

糧食這東西,不僅僅是商品,尤其是在這個運輸比較艱難的時代,且多災多難,難以抵抗,因此對糧食的調控越發的重要。

許多時候,災後出現饑荒,無法控制,並不是因為朝廷真的無糧可調,而主要還是朝廷的糧食策略出了問題。

比如,藏糧於民這是非常重要的,糧食不能完全被糧商們控制著囤積著。官府得有自己的大糧倉,也得有自己的常平倉,糧食不僅存在京師,也得存在地方。

再有一個,地方百姓自己的義倉、社倉裏也得有糧食,有糧食才能有抗災能力。

其次,很多時候,災害發現,因為運輸原因,糧食卻不能馬上運入災區,於是導致災情擴大。因此朝廷就有必要,藏糧於地方。

各地都得有倉儲糧,在一些重要的交通要道運輸線上,也得多存糧。這樣才能一旦地方有災情,朝廷能夠最快的調拔運輸糧食過去。

“朝廷還應當對外來的糧食免稅,比如從新羅、百濟、南蠻等地方運來的糧食,就應當免關稅進口。”

承乾又加上了這一條,“老師,看來這個宏觀調控真的很有必要,讓各個地方都儲存足夠的糧食,能大大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

朝廷把京師從長安遷到漢京來,也大大緩解了糧食壓力。畢竟以前漢中無法供給長安需求,而到了漢京後,這裏本身也是一個平原,兼之南面的江漢平原,江南的平原,東面的江淮,江南等大量糧食產區,使得漢京糧食無憂,尤其是漢京所處的位置,交通運輸上比較便利,有糧也不怕運不進來,不像以前的長安,運糧入長安太難。

說到交通運輸問題,李超對承乾道,“你若真想自己做點事情,我可以給你兩個提議。第一,在襄陽附近的漢江上修個堰壩,就如同蜀中的都江堰一樣。”

“漢江修壩?為何?”

李超對太子道,“漢江修壩,好處還是很多的。首先,襄鄧地區,也就是我們現在稱為漢京平原的這片地區,雖是平原地區,田野平闊,土地肥沃,但卻一直比較缺水。沒有水,種植當然大受影響。以這裏的氣候,其實完全可以實行兩熟栽培,如果有水種植水稻,再加上精耕細作,施以肥料,那麽僅是漢京平原,一年就能讓現有糧食產量翻翻。”

“漢京可是京畿之地,漢京對糧食的需求量大,如果漢京自產的糧食多,那麽就免於從外地辛苦的運糧入京,僅是這節省的耗費就不知道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