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無糧一身輕

襄陽的糧店不少,也有許多糧倉,還有一個專門的糧食碼頭。往年,糧食碼頭總是熱鬧無比,每天許多糧船到來。一批糧船到來,總會讓碼頭上的力工們興奮不已。

因為糧食碼頭,這裏便有了一大批專門從事糧食裝卸的力工。這些人就和漢江上的纖夫一樣,代代相傳。在碼頭上,全憑力氣吃飯。扛一個包,便拿一根竹籌,一船結束,拿著籌子換錢。

碼頭邊甚至有不少的茶棚、飯館、酒館,在碼頭上扛了一天活,傍晚收工後,口袋裏裝著銅錢,來這裏喝上一兩杯,舒通舒通一下筋骨,算是難得的樂趣。

但是現在,糧食碼頭卻冷清的很,數天才可能有一批糧船前來,每次運來的糧食也並不多。都不需要碼頭上的人搬運,他們有自帶的力工。因為幹旱,漢江襄陽下遊,也有許多河段成為險灘急流,需要纖夫拉纖過河。

因此糧船上來,船上都隨著纖夫,有纖夫卸糧就好了。

離糧食碼頭不遠的地方,是地去的糧倉集中地,許多糧商的糧倉都設在這裏。過去的這裏,糧食進進出出,繁忙無比。可是現在,這裏被官兵重兵把守,層層守護,普通的人根本無法靠近。

雖然把守的如此森嚴,但這裏的糧倉十座倒有九座是空的。從碼頭上岸的糧食,轉運到這裏,很快就運去了救濟糧加工廠,這裏根本存不起糧來。

看著那一個接一個空掉的糧倉,就連把守的官兵們也知道饑荒越來越嚴重了。

鄭籍站在自家的糧倉面前,等候著把守官兵核對批文。雖然眼前的糧倉就是自家的,但他早已經連靠近都靠近不了了,糧食,早已經被朝廷列為大唐朝廷的緊急戰略物資,屬於被朝廷監管的重要物資,雖然名義上糧倉裏的糧食還是他的,可實際上,他卻取不走一粒糧食。

現在朝廷要用他的糧了,又把他請了過來。其實那些糧食,早就是朝廷的了,朝廷要運走還是燒掉,他都做不了主,可朝廷卻偏偏還要叫他過來,這無疑是多此一舉。

一道道關卡核對後,終於確認了。

“鄭官人高義,當此饑荒之時,慨然向朝廷出售糧食八千石,深明大義啊。”旁邊的官員一臉笑意的對鄭籍說道。

鄭籍打著哈哈應和著,心裏其實非常肉疼。

不是他高義,也不是他慨然,實在是朝廷直接搶啊。名義上勸他出售,但實際上並沒有給他第二個選擇。

所謂出售,八千石糧換來的不過是一張白紙,上面是朝廷的欠條,欠條打的挺正經的,上面還注明按年利五分計算。但這本息究竟什麽時候能給,完全是個未知數。

八千石,這是鄭籍幾乎全部的糧食了,家裏就給留了一年的口糧,每人一年五石糧標準,正正好留了全家主仆一年的口糧,一點都沒多留,剩下的八千石,全都‘被他慨然出售給了朝廷’。

眼看著年關將近。

野外能找到的吃的越來越少,饑荒越來越嚴重,許多自耕農的存糧用盡,越來越多的百姓得依靠救濟糧過日子。

朝廷最近宣稱要讓災民們過個豐年,還要補發冬至節的一筆過節糧,每個災民有兩升糧。兩升糧,朝廷好大的手筆。

不過鄭籍知道朝廷也是沒什麽存糧的,尤其是在災區。

結果,這災民們的過節糧,甚至是以的口糧,自然還是要從他們這些有糧的富戶豪強們手裏弄了。

他們手裏剩下的那點糧食,最終還是被朝廷惦記上了。

上次還好歹只是和買一半,還留了一半。而這次,直接就是只留下口糧,余者全征。朝廷甚至鼓勵他們這些富戶地主們舉家遷到未受災的其它各道去,到那邊去生活段時間,等災後再過來。

很明顯,朝廷連他們的這點口糧都惦記上了,巴不得有錢人全都離開災區,這樣路上帶點幹糧,剩下的就全是朝廷的了。

不過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離開啊。

這麽大家業在呢,誰放心的下。

心裏願意也好,不願意也罷,反正現在他們也沒別的選擇了。朝廷還有意的宣揚災區的一些饑民變成了暴徒,哪哪又搶掉了哪個大戶,哪哪又搶劫了某個地主,哪哪不但搶了大戶還殺人放火等等。

鄭籍安慰著自己,這一萬多石糧食就當是賣給朝廷了,或者說是送給朝廷換了個勛了。因為前後向朝廷出售了一萬多石糧食,再加上上次舉報豐孝安有功,鄭籍的父親被朝廷追封了個五品散階,他還在世的老母親被封了個誥命。

連鄭籍這次也得了一個視六品的勛職。

他的一個兒子,還被破格錄入國子監,一個兒子被錄用為宰相李超的親事。

說來,這也是巨大的地位提升了,原來只是地方土豪,如今倒也上了台面了。一萬多石糧食,心痛是心痛,但起碼也不算是完全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