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飲馬長城窟

十月中。

陰山下,敕勒川,天似蒼穹,籠蓋四野。

這是一片肥美的草原,漢人稱為前套,也河套平套平原最肥沃的部分。由數百萬年的黃河之水沖涮而成,平整無山,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可耕可牧,黃河豐害,唯富一套。

隋文帝時起,東突厥就汗庭南移,遷到漠南陰山下的前套平原上。

經啟民、始畢、處羅之後,頡利可汗是在這裏稱汗的第四位東突厥大汗。從這裏向南,是代北之地,隋亂以來,劉武周起兵,占據代北,兵敗後,其舊部苑君璋投靠突厥人,占據代北,直到雁門關下。

代北的苑君璋,也就成了突厥與唐朝之間的緩沖。

但是在不久前,李靖和李績二將各只率五千精銳騎兵,兵出雁門關和軍都關,一舉收復雲、朔、蔚三州,收復了代北之地,也把唐和突厥的緩沖之地打破。

武德六年,十月中。

淩晨,天色未明,夜色漆黑,北風呼嘯。

突然,雲州北的外長城線,接連有騎兵沖出。

在河東,有兩道長城。是在北魏到北齊之時先後修築加固的,一道是內長城,在朔州和代州之間,雁門關、樓煩關,就是這道內長城上最險要的關城。在更北面,還有一道長城,是在朔州西和雲州北,這道長城更長。

在苑君璋盤踞代北之際,唐的北方邊境實際上是內長城,雁門關是北方重要門戶。而外長城,對突厥人來說,早就不是關防。他們出入代北雲朔,想出就出想進就進,根本不對他們設防。

但李靖和李績攻入代北後,唐軍便把邊防線推到了外長城。

而現在,李靖率領的河東騎兵,自朔州西面長城一線向前套平原出兵,李績率領的河北騎兵,則自雲州北面長城一線,向敕勒川進兵。

兩路同時進軍,一萬騎兵為先導,猛的攻入了突厥人占據的平原。而在後方,還各有兩萬步騎為後續部隊,正跟著進入。

河東河北兩地,五萬兵馬出擊。

這不再是上次的先斬後奏。

這一次,二李的行動,是得到了來自朝廷和皇帝的首肯的,甚至連作戰計劃,據說都是出自軍神李超之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頡利跟侄子突利與胡射設在陰山下打的正兇,這個時候,二李率領唐軍,以討伐頡利,支持突利和郁射設的名義出兵。

幹涉之名,是當年處羅可汗埃利佛設臨死之時,曾交待讓兄長始畢可汗之子突利繼位,結果卻被頡利篡奪了汗位。

現在大唐要拔亂反正,支持突利可汗奪回汗位。

大唐不是趁火打劫,而是來為大唐的友邦突厥主持正義的。

眼下頡利勢強,突利和郁射設有力弱難支之勢,大唐當然本著正義的原則出兵了。

國與國之間,從來都是如此充滿著利益糾葛。頡利此前還剛娶了大唐的公主,跟當今大唐天子還是親戚呢,要喊大唐皇帝一聲大舅子。但那又如何,滅了頡利,到時給突利也許一個公主,或者到時大唐皇帝直接把突利的妹子納入宮也一樣啊,沒妹子,那突利總有女兒吧。如果女兒也沒有,那就認個女兒也一樣,反正要的只是個身份而已,唐朝送給頡利的大唐公主,就不是什麽真正的公主。

如許多戰爭一樣,代北之戰,也是一場早有預謀的戰爭。

在此之前,起碼是在一年前,突厥還是強大的能隨時南下搶劫大唐的存在,想什麽時候南下就什麽時候南下,大唐被搶了,還得每年按時送上貢品。

可僅在半年之後,局勢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個跟突厥關系極好的大唐皇帝,就換了人。

換上了一個更年輕,也更沖動更好戰的皇帝。本以為這樣的年輕皇帝好對付,可事實卻不是如此。

年輕皇帝用他更年輕的重臣李超,很輕松的在西南拉攏了更多的番國為盟友,甚至把好些個番國直接變成了大唐的內附國。他們以前用來牽制騷攏唐人的吐谷渾,也被李超給弄蔫了。

而李超收拾了吐谷渾後,用更迅速的時候,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又收拾了梁師道,奪了朔方。再加上此前劉黑闥、高開道敗亡,使得形勢突變。

最猝不及防的還是突利和郁射設鬼迷心竅的造反,加之北方鐵勒人也造反,這讓頡利焦頭爛額,強大的東部突厥,居然陷入內亂之中。

唐軍趁機又把苑君璋殺了,連蕭後和他們立的隋王楊政道都給俘虜了。

攻守易勢。

李靖和李績攻過來的時候,突厥人忙著內戰呢。青壯都被集結起來,騎著戰馬提著刀,相互撕殺、追逐著,他們留在草原牧場上的,是他們的父母他們的妻女兒子和他們的漢人奴隸們。

長城外。

紫河邊的牧場上,原河東代州五台山下人王玉順,正在給羊剪羊毛。天氣很好,羊身上的毛也很長,這正是剪羊毛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