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731部隊舊址查證(第8/8頁)

731部隊坐落在平房的東北部,其占地面積內包括了21個村莊:即義發源、正黃旗五屯、正黃旗四屯、新五屯、瓦盆窯、大南溝、小南溝、正黃旗頭屯、二屯、三屯、黃家窩堡、韓四家子、大喬家、三家子、張家店、平房屯、韓家店、腰二家溝、後二道溝、東二道溝和山咀,其占地共約80平方公裏。

我們分乘兩輛汽車出發,駛向平房郊外。不一會兒便出了市區。過了五層樓的住宅區,便上了一塊小小的高地。在這裏,一片大平原盡收眼底。

前面丘陵的斜坡上可以看到燒暖氣的煙囪林立的住宅群。韓曉先生說,那裏就是三屯。

中國東北的地名,多數是根據滿族的軍事組織——“八旗制”命名的,如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等。

像正黃旗五屯、正紅旗五屯這一類的“五屯”也有好幾個,很容易混淆。眼前的這個村莊是正黃旗三屯,我站的這個地方,是原來的“黃家窩”,都是被731部隊強占過的村莊。

汽車沿著斜坡緩緩地駛入了三屯。到處都是土墻、草屋頂或是用葦席蓋屋頂的舊式農戶。

人字形的屋頂兩端都砌著磚煙囪。這種設計是將爐灶底下的煙道和土炕連在一起,利用做飯時的余熱來取暖。這一帶地方很少有汽車來,居民們以一種好奇和疑惑的眼光看著我們。

“現在居住在這裏的人幾乎都是戰後從外地遷來的。他們沒有遭受731部隊的傷害。”

汽車從三屯離開,又進入了鄉村道路。由於前一天夜裏下過雨,沒有揚起塵土,但是,汽車車輪卻常在泥濘中打滑。不一會兒,來到一個住戶比三屯更加稀疏的村子,這裏是四屯。村子中央有一條到處是積水的道路,土墻、草屋頂的房子稀疏地坐落在路旁,馬車不慌不忙地走著,鴨群橫穿道路。這一地區的住房上看不到電視天線。

一批好像放學回家的小學生走過來。他們不同於中學生,肩上掛著一個手縫的布書包。他們穿著粉紅色、紅色、藍色和黃色的上衣或毛衣,和穿清一色人民裝的大人形成對照。

來到這一地區,未開墾的原野格外引人注目,使人感到中國地大物博。中國東北地區的秋高氣爽,每個村莊都洋溢著和平的景象,似乎毫無731部隊留下的痕跡。

但是,現在住在這裏的人們,多半是戰後從外地遷來的。從這一事實來看,被731部隊奪走了故鄉的人們,早已離散。

韓曉先生在他的文章中談到731部隊在戰後平房區留下的“後遺症”時,這樣寫道: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前夕,為了消滅證據,他們炸毀了細菌工廠,向外散放了許多帶菌的老鼠,引起鼠疫的流行。1946年6月,以原來的細菌工廠為中心,向西、北和西南方向呈扇狀向外蔓延開來,當地出現了許多死者,平房完全荒蕪,屍體遍野,人們在苦難的深淵裏掙紮。真是慘不忍睹,到處都聽到哭聲,到處都是新墳。”

“……今天的金星大隊,那時是一個只有約400名居民的小村莊。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就死了四五十人。貧農劉忠的母親,34歲,正是年富力壯的時候,有一天晚上突然發病,痛苦了整整一夜,沒等天亮就死了。沒等到送葬,其父親也死了。這樣,一家四口人,只剩下了不滿一歲的劉忠和64歲的祖母兩人。”

“靖富祥一家是三代共23口人的大家庭,幾天之內就死了16口人,其中還包括5歲和2歲的孩子。”

“派來的防疫醫療隊在群眾的全力協助下,捕殺老鼠和跳蚤,注射預防針,還到各村鎮指導防疫活動,取得了成效,制止了鼠疫的蔓延。”

在陽光燦爛、牧場般的平房周圍,村莊荒蕪,由於鼠疫而暴死的屍體遍地皆是,這種情景令人不堪想象。

今天上午我們進入的地壕內撒滿了消毒粉。由此看出,當地的人們對37年前撒下的細菌至今仍然沒有放松警惕。

我們乘車很快地轉了一圈,看了這些情景,然後我和下裏先生不約而同地在口字樓內的特設監獄舊址匯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