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北京的早晨(第5/6頁)

聽著李梅子女士的介紹,我們來到了太和殿。這裏堪稱故宮的核心宮殿,是皇帝舉行即位、慶典、頒布政令等重要儀式的地方。顯示著昔日王朝的富麗堂皇的裝飾和陳設,令人瞠目結舌。我望著那些塗著耀眼的金箔和油漆的柱子,紫檀的寶座,金鼎,燭台……這些驚人的財富,不禁令人啞然。後來,我靠著筆記又逐一地回憶起來。

無論在哪個國家的王宮裏,每當我看到統治階級集中在那裏的大量財寶時,就感到似乎聽到了那些變成泡沫消失在歷史的海洋中的無數民眾的怨恨和慟哭聲。為了收集如此眾多的財寶,多少民眾付出了犧牲啊!這些陳列品似乎在呼喊:看一看凝聚在財寶中的怨和恨,聽一聽勞苦大眾的慟哭聲吧!

翻譯李女士說道:“這些財富和藝術都是為一部分統治者而存在的,和老百姓是無緣的。”我邊聽邊想:不能說無緣,這些財富絕不會給老百姓帶來幸福,毋寧說,會使他們更不幸。但是,今天,這些財富服務過的統治者死了,這些財富卻作為歷史的見證而傳了下來。從這種意義上來看,難道不是一種“逆緣”嗎?

離開沉澱中國歷史的宏偉故宮,我進入公廁,大吃一驚:“小便”姑且不論,“大便”周圍沒有任何圍墻,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滿不在乎地排便;在日本是面向裏面,而在這裏是面向外側,同外邊的人形成面對面。

公共廁所的外觀,是一座很漂亮的磚砌建築,而裏面卻是開放式的結構,使人大吃一驚。後來聽說,女廁所的結構也是一樣的。

好在我是小便,得了救。那些不服水土、壞了肚子的外國人和婦女們想必感到很窘吧!除了北京、哈爾濱的旅館以外,我進入的公共廁所全都是同樣的結構。有了這種經驗之後,外出時,我都事先做好準備。

我擔心這種公共廁所是否會使人誤解現代的中國。我認為中國首都的“名勝”——故宮的公共廁所采用的這種開放式的結構是不好的。在日本則不同,“有臭味的東西要加以掩蓋”。有人說這是由於中國人性格所致,但是,廁所本來是具有很強的隱私性,而且人們對自己發出臭味向外散發就有抵觸。用很少的費用加以改造,是有利於改善中國的形象的。

其次,使我感到吃驚的是服務行業的服務人員態度不好。顧客站在前面,服務員們卻滿不在乎地仍在與同事閑聊,多次招呼才搭話,好像照顧你似的來接待,毫無笑容。

在中國第三產業領域裏,很少看到年輕女性的微笑。中國的婦女五官端正,皮膚白凈,腿細長,沒有蘿蔔腿。她們雖然具備美人的條件,卻不知把女人最重要的素質——殷勤忘在哪裏了。

服務員不服務

在北京的購物中心王府井,我們曾經去過那裏的新華書店。

這座書店坐落在王府井與長安街的拐角處,恐怕是北京最大的書店。在中國的書店裏,顧客是不能直接拿書看的,而必須委托服務員把引起自己興趣的書拿過來看,是一種“閉架式”的方法。

年輕的服務員當著顧客的面把書扔在拒台上。那一剎那,我大吃一驚,而顧客一點也不生氣地拿起扔過來的書看起來。顧客一再招呼,佯作不知的服務員為數不少。

不僅在北京,而且在我們所到之處看到服務部門服務員的態度都是不好的。他們似乎不知道所謂“服務”是何含義。我曾短期在旅館裏工作,吃過服務行業的飯。看到中國服務人員的態度,我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當然,也有態度很好的服務員,但是,那是在逗留期間,與他們相互產生了感情所致,並不是專業訓練出來的服務態度。我獲得的深刻印象是:並非職業服務教育落後,而是根本沒有進行過這種訓練。

不過,也許是由於我有過從事服務行業的經驗緣故,沒有這種經驗的人也許不會那麽在意。

北京的夜晚比較暗,不僅路燈少,而且由於節省能源,總體看來,燈光照明都比較暗。

這在美國的街道也是如此,夜晚路燈比較稀疏。從國外旅行回來,為日本街道夜晚燈光之明亮而吃驚,不僅大城市,而且地方城市也是燈明如晝,在馬路上能夠看書的恐怕只有日本吧!

日本的資源大部分不得不依賴別國,而消費卻如此可怕。對此,使我不得不感到擔心。

在王府井暗淡的燈光下,許多人在步行,這是人們吃過晚飯之後出來散步。這裏並沒有為方便購物設置的“櫥窗”,也沒有鱗次櫛比的餐廳、酒吧和彈子房,人們只是散散步,散步成為一種消遣。

有人說這裏是“北京的銀座”,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它是一個昏暗的銀座。街道兩側雖然都是北京著名的商店,但商店本身也很暗,從外邊看去,弄不太清楚裏邊是賣什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