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塞拉利昂內戰帶來的影響

“石油價格已經回落,不過我們在西歐的石油市場已經占據百分之八十,我擔心會引起美國……”

眯著眼睛的約瑟夫猛然睜開,隨後搖搖頭回答道:“不用擔心,雖然剛剛結束海灣戰爭,現在美國士氣正盛,但我們不是伊拉克,他想要對我們動手遇到的阻礙很多、很多。”

諾德王國可不是伊拉克,它是歐盟成員國之一、在國際上具備相當的影響力,而且軍事力量還是一個謎,最起碼不弱於西歐諸國,美國不會如此莽撞的開戰。

“蘇聯方面情況怎麽樣?”

海灣戰爭已經沒有太多可以討論的地方,真正值得注意的還是蘇聯,這才是世界性的大事件,因為它代表著美國的正式稱霸全球。

“很不妙,一些克格勃的成員希望得到我們的庇護,同時東歐的一些國家頻繁同我們接觸,希望能夠得到我們的認同。”

“同意他們的請求,我們的內務部需要這些精銳的情報人員,同時蘇聯崩塌在即,交好這些東歐國家也符合我們的利益,東方有一句話……”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史密斯,看來你對華夏文化有一些見解。”

約瑟夫真的有些詫異,史密斯居然還能夠說出這樣一番話。

“沒有辦法,諾德華裔數量不少,想要獲得他們選票的支持,懂一些華夏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約瑟夫啞然失笑,原來首相選票制度還有這個功效。

幾日之後,內務部傳來消息,塞拉利昂內戰。

塞拉利昂位處於非洲中部位置在西邊沿海地區,旁邊的鄰居分別是利比裏亞和幾內亞幾個小國,都是政局不是太明朗的地方。

內戰的一方是革命聯合陣線聯合查爾斯·泰勒的利比裏亞民族愛國陣線發動,而另外一方則是塞拉利昂總統約瑟夫·莫莫。

革命聯合陣線的領袖是前陸軍下士福迪·桑科,他打著“反對獨裁”和“民主改革”的旗號,領導“聯陣”扯旗造反時,他有足夠的理由贏得廣泛支持——不少塞拉利昂人對軍事政變不斷、歷屆政府腐敗無能深感失望,對桑科暗抱同情和支持。

聯合的另外一邊查爾斯·泰勒是利比裏亞前任總統、軍事領導人、獨裁者。很難想象一個打著“反對獨裁”和“民主改革”旗號的革命聯合陣線領袖同另外一個國家的獨裁者混到一起,由此也能夠看出一切宣傳都是虛假的,只有利益才是真實的。

查爾斯·泰勒在1990年代初的利比裏亞內戰時是非洲最知名的軍閥之一,內戰結束後他被選為總統,但沒多久他就被迫流亡。

這是一個貪婪的家夥,他曾在總統期間中飽私囊超過一百萬美元,這一次幫助福迪·桑科,他很明顯也有屬於自己的利益需求。

塞拉利昂就像多數前殖民地非洲國家一樣,自1961年從前英國殖民統治下取得獨立之後,無論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走的是一條不平坦的道路。

軍事政變成了國家政權更替的主要方式,獨裁,腐敗風氣則日甚一日;經濟結構單一、豐富的自然和礦產資源所帶來的豐厚利益,總是集中到少數人手中;中心城市的繁榮與封閉落後的鄉村形成鮮明的對比,農村對城市的不滿情緒越積越深。只要有人領頭,根本不用愁沒人會起來響應造反。

塞拉利昂盛產鉆石,是有名的“血鉆”產地,因此國外很多勢力對於塞拉利昂也很是眼紅,各國都在此地擁有屬於自己的勢力。

因為鄰國利比裏亞的內戰,桑科領導的叛亂擁有便捷的武器來源。“聯陣”早期活動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該組織以貪汙腐敗把國家經濟搞成一團糟為口實,發誓“要把軍政權從首都弗裏敦趕出去,並徹底鏟除總統選舉制度”。

塞拉利昂內戰是非洲的事情,諾德王國在非洲具備相當大的影響力,而最讓約瑟夫眼紅的就是塞拉利昂的人口。

塞拉利昂是一個領土小國,但是它的人口卻多達六百萬,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壯年,是諾德王國急缺的勞動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約瑟夫同內閣政府緊急磋商,隨後一艘艘打著商貿合同的船只來到塞拉利昂地區,總統約瑟夫·莫莫很親切的進行接待。

弗裏敦總統府會議室

“舒曼先生,你的意思是諾德王國願意支援我們大量的先進武器並且不需要鉆石抵押?”

“沒錯,我們只希望能夠招募一些青年勞動力,數量大約在二十萬,如果可以,那麽這價值三億歐元的輕武器會在兩周內送到海港地帶。”

“二十萬勞動力?”

“沒錯,但我們需要塞拉利昂的公民們自願前往,因為時間比較長,如果他們願意,攜帶家屬也可以,但相關的費用需要從他們未來的薪水中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