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下亂了 四、陳勝吳廣反了(第2/2頁)

陳勝一行抵達漁陽的日期,是比照征調軍隊的規定預先指定的。根據帝國的法律,軍隊不能按照預定時間抵達指定地點,將受到軍法“失期罪”的指控。如果指控成立,犯失期罪者將被斬首處死。大雨不止,道路泥濘不可通行,日期一天天逼近,大家越來越不安。陳勝和吳廣不是順天安命的人,他們私下商量對策認為,預期抵達漁陽已經無望,為了求生只有逃亡。不過,棄軍逃亡也是死罪。與其逃亡死,不如幹脆舉事造反。死是同樣的死,與其死於逃亡受刑,不如死於大事國事。走投無路之下,陳勝和吳廣決定起兵反秦。

陳勝對吳廣說:“天下長久苦於秦政的苛暴。我聽說二世是小兒子,不應當立為皇帝,皇位的繼承者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多次勸諫的緣故,始皇帝讓他到邊疆監軍將兵。現在有人聽說扶蘇無罪而被二世誅殺了。大多數老百姓都知道他很賢明,還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是楚國的大將,軍功卓著,愛撫士卒,楚國人懷念他。有人以為他已經戰死,也有人以為他逃亡在外。如果我們利用扶蘇和項燕的名義號召天下,一定會得到廣泛的響應。”吳廣深為贊同,遂決定以秦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舉事。

凡舉事,須有名目。舉大事國事,須有大義名分。陳勝,雖說是出身下層貧民,但從他為舉事所策劃的大義名分來看,他不但對當時的政治局勢有密切的關注,而且有相當的政治頭腦。始皇帝以暴力滅亡六國,統一天下,秦政長期失於苛暴。始皇帝死,百姓曾經有所期待,盼望主張溫和路線的公子扶蘇即位,暴政得到緩和。殊不知扶蘇不明不白被殺,少子胡亥即位,暴政不但沒有緩和,反而是變本加厲,有過之而無不及。高壓困苦之下,藉助於對於仁者的懷念,對暴君作隱喻的抗爭,正是民情國情所在。以扶蘇的名義舉事,反暴政而不反秦政,不僅順應舉國民情,而且利於對秦政府和秦軍的動搖瓦解。

陳勝出身於南陽郡陽城縣,吳廣出身於陳郡陽夏縣,兩地過去都是楚國的領土。以舊國而言,陳勝和吳廣都是楚國人,故裏依然是舊日楚國的鄉音習俗,記憶裏楚國人的歸屬意識依然濃厚。大澤鄉在泗水郡蘄縣,過去也是楚國的領土。十四年前,楚國大將項燕統領楚軍保家衛國,在這裏與秦將王翦率領的六十萬秦軍激戰,結果楚軍戰敗,項燕自殺,楚國由此而亡。蘄縣,成了項燕及其數十萬楚軍的國殤之地,楚國人對於項燕的懷念,至今綿延不斷。身在蘄縣,同行都是出身於舊楚國地方的戍卒,走投無路之下,藉助記憶中的英雄,恢復故國山河,最能集聚人心,激發鬥志。

大義名分確定,二人心裏仍然有所不安,悄悄找到蔔者算命。蔔者是明白人,占卦吉祥,說道:“二位的事情皆會成功。不過,二位何不蔔問於鬼?”蔔者的話,往往是一語雙關,鬼是死者的精魄,問於鬼,死事也。鬼又逼人,問於鬼,以鬼威逼人也。雙關語的理解和選擇,在於聽者的意圖和解讀。陳勝、吳廣聞言竊喜,心中落定,順著自己的心情揣摸蔔者的話意,決定藉助鬼神以脅迫眾人。他們用朱筆在帛布上寫上“陳勝王”三字,放入打撈上來的魚腹裏,混在炊事兵買來的魚中。士兵們開膛看到帛書,很是有些驚怪。晚上,吳廣又偷偷潛入駐地近旁神祠中,點燃篝火,模仿狐狸的叫聲,作“大楚興,陳勝王”的呼喊。秦漢時代,鬼神占蔔盛行。白天現怪異,夜裏鬧鬼神,眾人驚恐不安。天亮以後,戍卒們見到陳勝,往往目視他而悄聲私語。

吳廣素來善待人,很得部下之心。大概是在第二天吃飯的時候,兩位將尉也心煩,喝得醉醺醺。吳廣故意數次挑起逃亡話題,惹得將尉大怒,命令當眾鞭笞吳廣。吳廣不服,將尉拔劍威嚇,吳廣借勢挺身奪劍,在陳勝的配合下,將兩名將尉殺死。混亂當中,陳勝和吳廣召集眾人道:“大家遇雨失期,失期當處斬刑。即使有幸不被處死,支邊戍守,十有六七也是死。壯士不死而已,死要死得大義堂皇。放眼當今天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切合於預期策劃,同行的戍卒都願意跟隨陳勝、吳廣舉事反秦。於是,眾人以兩名將尉的首級作為祭祀的犧牲,設壇結盟,九百人袒露右臂,起誓復興大楚,宣稱呼應秦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

秦帝國的天空下,一場風暴驟然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