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廈將傾的前夜 三、趙高不是宦官而是全才(第2/3頁)

在秦代的等級身分規定中,在隱官勞動生活的人,其身分也叫隱官,用現在的話來說,相當於刑滿釋放人員,地位在普通庶民之下,所能占有的土地和住宅,只有普通庶民的一半。帝國法律注重公正,隱官雖然地位低下,其婚姻卻不受限制,隱官子女的身分也同於普通庶民。趙高的父親,大概是在隱官工作的下級文法官吏,通曉法律,精於書法,在隱官任職時結識了趙高的母親,組建了家庭,生下趙高兄弟。秦是注重世業的國家,子承父業、以吏為師成了帝國的國策。趙高成年以後能夠走文法的道路入仕,成為第一流的書法家和法學家,都與父親的職業和影響密切相關。

趙高生於秦昭王末年,大概是在昭王五十一年(前二五六)前後生於秦國首都鹹陽。當時,秦國和趙國間的長平之戰早已結束,趙國首都邯鄲被秦軍長期圍困後剛剛解圍。三年以前,秦始皇出生於邯鄲,此時正與母親一道困處城中,惶惶不可終日。想來也是有趣,秦始皇和趙高基本上是同齡人,他們在歷史上扮演了交換毀滅的角色。秦始皇的父親是秦國的王族,他由秦入質於趙,娶趙人為妻。秦始皇出生於趙都邯鄲,後來消滅了趙國。趙高的祖上是趙國的王族,由趙入質於秦,娶秦人為妻。趙高出生於秦都鹹陽,後來毀滅了秦國。另一位同齡人劉邦,同年出生於楚國的沛縣,四十余年後,他與趙高聯手消滅了秦,不久又繼承了秦始皇的遺業,以秦為根基創建了漢。至於另一位關系秦帝國興亡的重要人物李斯,此時已經成年,大概二十五歲左右,正在楚國作郡的小吏。這些將要推動歷史的人物,尚未碰撞在一起,正散處各地,默默地等待著歷史的召喚。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以耕戰立國,以法律治國。軍人,最受社會推崇;官吏,最為民人敬畏。秦國男子走上社會的途徑,不外從軍和為吏兩條正道。男子十七歲成年,傅籍開始承擔國家的徭役租稅,或者應征參軍,殺敵立功,或者入學室學習,通過選考出任官吏。學室是專門培養文法官吏的官設學校,分別設置在首都和各郡。學生多從文法官吏的子弟當中選拔,十七歲入學,學習三年,主要學習識字、書法和法律。學滿三年以後,在所在學室參加資格考試,可以背寫五千字以上者為合格,除授為史,即可以擔當文法事務的小吏,也就是辦事員。除授為史者,進而可以參加中央政府主持的初等選拔考試。初等選拔考試在各地舉行,各郡的試卷送到首都鹹陽,統一由少府屬下的大史審閱判定。判定的結果,提拔最優,處罰最劣。成績最優秀者被任命為出身縣的令史,相當於秘書一類,直接在縣令的手下工作;成績最差者,其所除授的史職將被取消。三年後,出任令史者還有一次高等選拔考試,經過嚴格的考試和審查,選拔最優秀者一人,進入宮廷擔當尚書卒史,以內廷秘書的職務,直接在秦王的左右工作。

由於父親是文法官吏,也是嚴格要求子女的人,趙高兄弟大概從小就在父親的督促下學習讀寫和法律,打下了相當紮實的文法基礎。趙高從小精明強幹,敏捷好學,有恒心,有韌性。他在文法入仕的仕途上,大概是一帆風順。十七歲以文法官吏子弟進入學室,成績優秀,三年後資格考試合格,被除授為史,繼而初等選拔考試合格,以最優秀者出任為令史類的文法官吏。三年後,他參加高等選拔考試,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績中選,進入秦王宮廷擔當了尚書卒史,直接在秦王身邊從事文秘工作。在秦國萬千的文法官吏中,趙高可以說是出類拔萃的佼佼者。趙高進入宮廷以後,他的能力舉動,開始直接進入秦王嬴政、也就是未來的秦始皇的視野裏。

趙高進入宮廷時,大概在二十三歲左右,時間大概是在秦王政十三年(前二三四)。這一年,秦王嬴政二十六歲,親政後第五年,開始在政治上施展鴻圖。秦國的官僚制度嚴密完整,文法官吏的升遷多由例行考核,積年累進。趙高算是有幸,他在秦宮的宦任中得到秦王嬴政的直接賞識,從少府屬下的諸多尚書卒史中脫穎而出,被任命為中車府令。

中車府令是太仆的屬下。太仆是帝國主要部省的九卿之一,負責掌管帝國的車馬交通事宜,相當於交通部長,下屬有各類車府官署,苑馬監令。中車府令,同各類車府令一樣,官秩六百石,有副官中車府丞一人,官秩三百石,所屬吏員約有數十人之多。以級別而論,中車府令只算是中級官吏;不過,由於中車府令是宮中禁內的車府令,職務相當於皇帝的侍從車馬班長,負責皇帝的車馬管理和出行隨駕,甚至親自為皇帝駕禦,職位至關緊要,非皇帝絕對信任的心腹親近不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