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秦帝國的民間暗流 九、劉邦的梁山泊(第2/2頁)

信步芒碭山間,揣度劉邦當年。豐西澤中亭舍犯法釋眾以後,沛縣是不敢停留了。放眼周邊,千裏平疇,何處是藏身的去處?當時,事出突然,怕也是頗有一番躊躇。芒碭山有山有水有樹林,便於藏身,地區偏僻,行政界於芒縣和碭縣、泗水郡與碭郡之間,屬於統治薄弱的邊緣。芒碭山與沛縣間,雖說隔了郡又隔了縣,距離卻不過兩百余裏,正是這種行政的分割和隔離,地理的有利和近便,使芒碭山中的劉邦集團,既能躲開沛縣當局的追究,又始終和沛縣吏民保持著聯系。當天下有事的時候,沛縣吏民能夠想到招他,他也能夠迅速返回沛縣,終於成就偉業大事。芒碭山武裝割據,不僅是劉邦集團的起點,也可以說是漢帝國的起點。

歷史以成敗論英雄,歷史學以源流論發展。統一帝國以來的兩千年,第一位聚眾造反、武裝割據而成大業的英雄,是興起於芒碭山的劉邦,以後接踵其足跡、成就武裝割據之大成者,無疑是毛澤東的井岡山了。三十年前,我同學少年,赤子朝聖,步行兩千五百裏,出廣東,進湖南,入江西,沿綿延三省間的羅霄山脈,直上井岡。井岡山山勢險峻,起伏縱深,不愧為武裝割據的天然良地。“黃羊界上炮聲隆,報導敵軍宵遁。”英雄割據的氣勢,至今尚在我心中回蕩。兩千年歷史,以山川地理而論,芒碭緩淺,豈能比況井岡高峻;以英雄足跡而論,井岡芒碭,都是龍騰虎躍前的消隱潛藏。一旦風雲驟起,天下生變,芒碭山的武裝集團,井岡山的紅色部隊,竟然能夠席卷中國,山河歷史,也有靈氣相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