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秦帝國的民間暗流 五、博浪沙的一擊(第2/2頁)

秦始皇最後一次遇刺,是在始皇帝三十一年(前二一六)。當時,秦始皇夜裏微服出行鹹陽郊外,在蘭池遇到刺客,情勢非常危險,有賴隨行四名武士的力量,終於將對方擊殺。秦始皇惱怒至極,下令在關中搜捕刺客同黨,鬧了二十日,民間恐慌,物價飛漲,一石米的價錢漲到了一千六百錢。

博浪沙狙擊,是始皇帝所遭遇的第三次刺殺。這次行刺,發生於秦始皇帝二十九年,完全出於張良的個人苦心謀劃,是六國貴族亡國之恨淤積不散的宣泄。非常遺憾的是,由於沒有當事人的證言,司馬遷對於此事只做了如下的簡單敘述:始皇帝到東方巡遊,張良與倉海力士狙擊始皇帝於博浪,風沙中鐵椎誤中乘輿副車。始皇帝大怒,嚴令天下搜捕刺客,鬧了十日,情勢急迫而緊張,都是為了張良的緣故。

古代史往往是掛一漏萬。過於簡單的敘述,為後人留下了種種疑問和無窮的想像空間。博浪沙其地,我尚未去過,兩千年來,不知故地遺跡尚存否?秦史專家馬元材先生曾於一九三〇年代親臨博浪沙考察。馬先生著《博浪沙考察記》說:

博浪沙在今河南省舊陽武縣城東南隅。有邑令謝包京立古博浪沙碑尚存。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予至陽武,曾特往遊觀。當未至其地時,每疑所謂博浪沙者,必為深山大澤,茂林曲澗之地,可以藪匿逋逃;否則,發笱門,卻笠居,憑力鬥於穴,可幸免耳。不然,則張良何以必於此地狙擊始皇帝?又何以狙擊不中後,竟能大索十日而不可得?及親蒞茲土,始知除荒沙一大堆之外,殆全為無草木、無山澗溪谷之一大平原,牛羊散其間,可數而知也。……蓋博浪乃當日一地名,其地必多風沙。……大概探知始皇東遊,必經由此道,故與倉海力士預伏於此。又至天幸,始皇車馬過此時適風沙大起,故遂乘此於風沙中狙擊之。此種風沙起時,往往彌漫空中,白晝如夜,對面不辨景物。不僅陽武如此,予在開封,即已遇有三四次之多。正惟其狙擊系在風沙之中,故觀察不確,致有誤中副車之事。亦惟其系在風沙之中,故雖狙擊未中,亦無法能從萬人載道之內,將主犯明白認出。及至大索十日之時,則張良等已去之遠矣!

《博浪沙考察記》,我多次閱讀,連接《史記》上張良與倉海力士刺殺始皇帝的只言片語,仿佛身臨其境,觸景生情之歷史體驗,油然而生。歷史無可回轉,但卻可以體驗,現場考察的實感,可以超越時空,再現歷史的影像,誠然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