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登基:這個皇帝不好當(第2/2頁)

既然父皇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李隆基還有什麽可謙讓的?

他眼中噙著淚水,微微哽咽著退出了寢殿。

這是十分復雜的淚水。

其中有三分矯情、三分感慨、三分激動。

還有一絲惶恐。

是的,盡管壯志在胸,豪情滿懷,可一想到登基之後必然要與太平公主展開的生死對決,李隆基的內心還是不免纏繞著一絲惶恐。

次日,睿宗正式下詔傳位太子。

太平公主看見事已至此,無由挽回,只好叮囑睿宗說:“即便是傳位,也仍須總攬大政,不宜徹底放權。”

很顯然,太平公主的用意是想亡羊補牢。她希望睿宗仍然保留一部分權力,目的就是為了繼續保持她對朝政的影響力。

在李旦看來,太平公主的提議也不能說沒有道理,因為它至少可以保證權力的平穩過渡。三郎盡管能力過人,可畢竟還年輕,既然把他扶上了馬,那就不妨再送他一程。於是,李旦隨後便對李隆基說:“你一再辭讓,或許是因為治理天下事關重大,希望朕仍兼顧其責吧?你放心,朕雖傳位,又豈能忘記家國!日後的軍國大事,朕自當兼顧。”

公元712年陰歷八月初三,太子李隆基正式即皇帝位,是為唐玄宗;同時尊睿宗李旦為太上皇,並宣布三品以上的官員任命、重大刑案及帝國大政仍由太上皇裁決,其余由皇帝裁決。八月初七,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先天。

李隆基雖然如願以償地登上了皇帝寶座,在形式上成了帝國最有權力的人,但事實上他的博弈力量非常弱,跟太平公主比完全處於劣勢。

首先,在整個宰相班子中,只有一個劉幽求是他的人,還有一個魏知古是太上皇的人,其他則都是太平公主的黨羽;其次,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也仍然掌握在太上皇李旦手裏,而根據李旦一貫的軟弱性格,他的權力差不多就等於是太平公主的權力。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親王到一個君臨天下的皇帝,李隆基的地位提升了N倍,可擁有的實力卻並沒有相應提升。換言之,李隆基或許曾經是一個異常強勢的親王,也曾經是一個實力與身份大致匹配的太子,可如今,他卻只能算是一個實力與身份極不相稱的弱勢皇帝。

從歷史上看,這種弱勢皇帝一般都不會有什麽好下場。正所謂福薄位尊,力小任重,此乃萬禍之源也。

李隆基當然不能算是一個“福薄”的人,可眼下他的“力小”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這樣的皇帝不好當。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前功盡棄,滿盤皆輸。

在此情況下,李隆基就必須比以前多加十二分的小心。可是,李隆基萬萬沒有料到,人世間的很多事情往往是怕什麽就來什麽。就在他當上皇帝還不到半個月的時候,一起突發事件就把他搞得灰頭土臉,狼狽不堪,甚至差點讓他成了短命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