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地反擊(第2/2頁)

葛福順等人一聽,當即磨拳擦掌,紛紛表示願意效死。個別人比較謹慎,建議說此事重大,或許應當先稟告相王再采取行動。李隆基一擺手,斬釘截鐵地說:“我等舉事是為了社稷大業,事成自當歸功於相王,不成也只有以死殉國。如果現在稟報他,就等於增加了他的危險,沒這個必要;要是他不同意,反而會壞了大事,何必多此一舉?”

眾人聽完都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

李隆基很聰明,他之所以不想讓相王知道此事,是因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父親。他知道,以父親那與世無爭淡泊自處的秉性,十有八九不會同意他們搞政變。而且正是基於這樣的秉性,也很難期望父親能在這件事上給他提供什麽助力。所以,與其讓他擔驚受怕並且出手阻撓,還不如不讓他知道。

在李隆基看來,能夠給自己提供助力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姑母太平公主。

放眼整個李唐宗室,甚至放眼整個天下,有資格,有能力,又有意願挑戰韋後的人,就只有太平公主了。首先,她是深得女皇武曌真傳的人,無論是先天遺傳的強勢性格,還是後天養成的心機、謀略和智慧,她都繼承了武曌的衣缽。如此得天獨厚的優勢,就算是滿朝文武也無人能望其項背。其次,她經歷了帝國高層這幾十年來的風風雨雨,而且親身參與了神龍政變,從中得到了豐富的鬥爭經驗,而且獲取了極大的功勛和威望。因此,就連韋後和安樂公主也都懼她三分,“皆以為智謀不及公主,甚憚之”。(《舊唐書·太平公主傳》)

總而言之,太平公主屬於當今政壇上少數幾個可以左右政局的大腕級人物。有這樣一個姑母,李隆基當然沒有理由不和她聯手。

所以,李隆基采取的第二步行動,就是力邀太平公主加盟。

當侄子李隆基向她坦陳政變的想法時,太平公主既感到有些意外,又覺得在意料之中。之所以感到意外,是因為沒想到這個侄子成長得這麽快,不僅具備了一種超越同齡人的成熟和穩重,而且勇氣和魄力也非常人可比。之所以又在意料之中,是因為從小到大,這個侄子都是她最看好的後輩之一。當年這毛頭小子一聲怒斥就把武懿宗徹底震住的故事,幾乎在朝野上下傳為一時佳話。從那個時候起她就相信,這個小家夥將來肯定不會屈居人下。

如今看來,自己當初的判斷完全正確。

看著眼前這個英氣勃發的侄子李隆基,太平公主的心緒忽然有些微妙而復雜。

她心裏忽然閃過這樣一些念頭——李唐皇族出了一個如此強悍的後起之秀,對自己來說,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換言之,自己將來如何同這個侄子打交道?要采取什麽辦法才能有效地控制他?

盡管意識到了這些潛在的問題,可太平公主此刻還無暇去擔憂將來。當務之急,應該是考慮如何團結起來,把不可一世的韋後集團徹底鏟除,以確保自己和整個李唐皇族的安全。

為此,太平公主當即對李隆基的想法表示了極大的贊賞和支持,同時她還表示,可以讓自己的兒子、時任衛尉卿的薛崇簡出面,和李隆基聯手行動,而她本人則負責在幕後出謀劃策,幫他們制訂政變方案。

在太平公主的積極參與和全力策劃下,一個完美的政變計劃迅速出籠。該計劃分成五個步驟:

第一步,李隆基率劉幽求等人,在鐘紹京的接應下進入禁苑,以鐘紹京的官舍作為行動指揮部。

第二步,由葛福順、李仙鳧率萬騎衛士突入玄武門的羽林軍營地,斬殺韋璿、韋播等人,奪取禁軍指揮權。

第三步,李隆基進入玄武門坐鎮,同時,由葛福順和李仙鳧分別率領左右萬騎,兵分兩路攻入內宮,在淩煙閣前會合。之所以從兩個方向進攻,一來是相互策應,形成包圍,防止韋後等人擇路脫逃,二來是考慮到萬一遭遇對手強烈反擊,兩路可以分頭行動,避免全軍覆沒。

第四步,等葛福順等人發出成功會合的信號,李隆基再率羽林軍進入太極宮,全面控制宮中局勢,捕殺韋後、安樂公主及其黨羽。

第五步,關閉各道宮門及京師所有城門,分兵搜捕諸韋親黨,徹底肅清整個後黨勢力。

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強強聯手之下,一場捍衛李唐的絕地反擊戰即將打響。

而此刻的韋後卻依然沉浸在她的女皇夢中不可自拔。

不過,她很快就會從夢中醒來。

醒來的韋後將會發現——等待在她面前的並不是主宰天下,睥睨蒼生的權力巔峰,而是身死族滅,人亡政息的萬丈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