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歸長安(第3/3頁)

似乎是為了加強這個信息,武曌隨後又任命相王李旦為並州牧,亦即李唐龍興之地的最高軍政長官,後來又將其調任雍州牧,成為京畿地區的軍政首長,一步步擴大了相王李旦的權力;此外,武曌又先後任命了好幾個德才兼備的實幹型宰相兼任太子李顯的東宮屬官,如魏元忠、韋安石、唐休璟等。

有心人不難發現,武皇已經悄然啟動了權力交接的進程。

長安二年(公元702年),平民蘇安恒公然上書勸武皇盡早還政李唐,而且措辭非常露骨,幾乎沒有給武皇留半點面子:“……陛下雖居正統,實因唐氏舊基。當今太子追回,年德俱盛,陛下貪其寶位而忘母子深恩,將何聖顏以見唐家宗廟,將何誥命以謁大帝墳陵?陛下何故日夜積憂,不知鐘鳴漏盡?臣愚以為,天意人事,還歸李家,陛下雖安天位,殊不知物極則反,器滿則傾……”要是在以前,有人膽敢這麽跟武皇說話,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的。可現在武皇看完後只是淡然一笑,雖然沒有采納,但也不加罪。

稍後,武曌又下令:“自今有告揚州及豫、博余黨,一無所問,內外官司無得為理。”宣布各級官府從此不再追究參與徐敬業和李唐諸王叛亂的人。不久,又派禦史“按覆俊臣等舊獄,由是雪免者甚眾”(《資治通鑒》卷二〇七)。也就是為來俊臣等人所制造的冤假錯案平反昭雪。

種種跡象表明,此時的女皇武曌就像一個在海邊堆築沙堡的孩子,正在一點一點地推倒她曾經努力建造的一切。

首先當然是從那些看上去不太舒服的地方開始。

雖然女皇不動聲色,動作緩慢,但卻目光堅定,有條不紊,所以人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座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沙堡不久就將從世界上消失,成為人們心中或眷戀或厭憎的一份記憶。

然而事情還是出現了不可預料的變化,使女皇推動沙堡的那只手忽然停了下來。

到底發生了什麽?

變故緣於女皇寵愛的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