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洗:裴炎之死(第3/3頁)

差不多與程務挺被殺同時,帝國的另一個重要將領也隨之罹難。

他就是那個一直深受武後嫉恨,時任夏州(今陜西靖邊縣)都督的王方翼。

早在安西都護任內,王方翼就曾獨力平定西突厥的叛亂,為西域邊陲的安寧立下過汗馬功勞。然而就因為他是王皇後的近親,所以武後始終對他耿耿於懷,一直想找機會把他除掉。由於王方翼與程務挺私交甚篤,這一次武後終於有了借口,於是將他逮捕下獄,旋即又流放崖州(今海南瓊山市)。王方翼無故而遭流放,終日抑郁寡歡,不久就死於貶所。

程務挺和王方翼這兩位功勛卓著、驍勇善戰的名將,就這樣相繼死於國內的政治鬥爭,這對大唐帝國來說無疑是一個莫大的損失,但對突厥人而言卻是一大福音。從此,東突厥軍隊更是無所忌憚,屢屢縱兵入寇,逐漸成為唐帝國北方的一大邊患。

武後在實施政治清洗的同時,也迅速拔擢了一批對她惟命是從的官員。其中,當廷指控裴炎心懷異圖的監察禦史崔詧,裴炎一案的主審官左肅政大夫騫味道,還有堅稱裴炎必反的鳳閣舍人李景諶,都先後拜相,一夜之間飛黃騰達。

公元684年,武後就是以這樣一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姿態,盡情揮舞著手中的刑賞大棒,把反對她的人從天堂瞬間打入地獄,又把擁戴她的人從平地徑直捧上雲端。就在這生殺予奪,翻雲覆雨之間,滿朝文武都在她的腳下匍匐,整個帝國都在她的手中顫栗……

放眼天下,還有誰能與其爭鋒?

這一年歲末的一天,武後召集文武百官在紫宸殿上訓話:“朕輔佐先帝逾三十年,憂勞天下。諸卿之爵位富貴,皆拜朕之所賜;天下安寧與百姓福祉,皆賴朕之所養。先帝棄群臣而去,以社稷托付於朕,朕不敢愛一身,惟知愛天下人。為何如今公然反叛者,皆出自公卿將相?諸卿負朕何其深也!”

這一刻,帝國廟堂的袞袞諸公全都俯首帖耳,鴉雀無聲,惟有武後中氣十足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諸卿當中,有誰是顧命老臣,且桀驁不馴如裴炎者?有誰是將門貴種,旬日之間糾集十萬亡命如徐敬業者?有誰是手握重兵,驍勇善戰如程務挺者?此三人皆當世豪傑,不利於朕,朕能戮之!諸卿有自認才能超過此三人者,可以及早動手。如若不然,便應從此洗心革面,忠心事朕,不要再讓天下人恥笑!”

武後話音未落,滿朝文武齊刷刷跪伏在地,異口同聲地說:“惟太後所使。”

就在武後這番赤裸裸的教訓與恐嚇中,這個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嗣聖、文明、光宅元年,終於落下了沉重的帷幕。

與此同時,就在大唐帝國的袞袞諸公們面對那道薄薄的紫紗帳叩頭如搗蒜的時候,一個女主天下,乾坤倒轉的時代便已悄然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