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帝國的最高權力(第5/5頁)

李義府原本就已劣跡斑斑,現在又讓天子抓住了好幾個現成的把柄,當然是死有余辜了。龍朔三年四月,李治下令將李義府逮捕下獄,命司刑太常伯(刑部尚書)劉祥道與禦史進行會審,同時由司空李勣監審。

審理結果,證據確鑿,李義府罪無可恕。李治隨即下詔,將李義府父子一起開除官籍,流放李義府於巂州(今四川西昌市),流放李津於振州(今海南三亞市),其他的兒子和女婿也全都除名,流放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縣)。

惡貫滿盈的李義府一垮台,朝野上下無不拍手稱快。有個極具娛樂精神的民間寫手馬上用匿名的方式寫了一篇文章,並且把它貼滿了長安的大街小巷。

文章的標題是——《河間道行軍元帥劉祥道破銅山大賊李義府露布》。

之所以把主審官劉祥道稱為“河間道行軍元帥”,是因為李義府的爵位是“河間郡公”,劉祥道奉天子之命討伐他,當然要榮膺此項稱號;而所謂“銅山大賊”,意指李義府是躺在銅錢堆積的山上專事聚斂的大盜。

自大唐開國以來,被朝廷貶謫的官員可謂不計其數,可似乎只有李義府被人寫過這種搞笑挖苦的布告,足見其罪孽之深、民憤之大。

然而,誰都知道,李義府是武後的死黨,幾年前被天子踢到普州,就是武後把他弄回來的,而且復相之後比以前更為囂張。確實,皇後武媚確實想過要力保李義府,可畢竟他官聲太壞、民憤太大,武媚不免擔心自己會被他所累,最後也就無可奈何地把他放棄了。

三年後,天子李治封禪泰山,下詔大赦天下,但是流放遠地的人卻不在赦免之列。而李義府恰恰就屬於流放遠地的人,他因此憂憤成疾,在貶所一病而亡。

聽到李義府終於死去的消息後,人們懸著的一顆心才落了地。(《資治通鑒》卷二〇一:“自義府流竄,朝士日憂其復入,及聞其卒,眾心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