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一支可怕的軍隊!(第5/6頁)

白巖城被圍後,位於遼東腹地、鴨綠江以西的烏骨城(今遼寧鳳城市)即刻派出一萬余人北上支援白巖城。

李世勣隨即命右驍衛將軍契苾何力率八百名精銳騎兵進行阻擊。

八百對一萬多。

又是一場敵眾我寡、兇多吉少的惡戰!

盡管契苾何力驍勇無匹,盡管唐軍將士個個都有以一當十之勇,可高麗軍隊也不是吃素的。就在此次增援白巖城的部隊中,一個叫高突勃的高麗將領就同樣勇猛。當契苾何力不顧一切沖進高麗軍隊的戰陣中時,高突勃就挺槍攔住了他。雙方拼殺許久,高突勃瞅準機會,狠狠一槍刺入了契苾何力的腰部。

契苾何力當即重重摔下馬背。就在這生死關頭,薛萬備(薛萬鈞、薛萬徹的弟弟)單槍匹馬殺到高突勃面前,硬是在千軍萬馬中救了契苾何力一命。

從來沒有被人刺落馬下的契苾何力頓時怒發沖冠。他仰面向天,發出一聲令人震悚的長嘯,然後用力撕下一角戰袍,裹住鮮血直流的傷口,翻身上馬再戰。左右將士受其激勵,無不奮勇廝殺,終於將高麗援軍擊潰。

最後,這支幾百人的騎兵不僅把一萬多人的高麗軍隊追出了數十裏地,而且生擒了高突勃,一路還砍下了一千余顆首級。

直到暮色籠罩大地,這群殺紅了眼的大唐勇士才心有不甘地勒住了韁繩。

如血的殘陽下,一股沖天的鬥志和怒火依然在他們的眼中灼燒。

這真是一支可怕的軍隊!

李世勣率領大軍從白巖城的西南面連續三天發動猛烈攻擊,李世民則坐鎮西北親自指揮。眼看唐軍的攻勢如此強大,而烏骨城來的援軍又已被唐軍擊退,孫代音徹底喪失了抵抗的意志。

六月一日,孫代音再次密遣心腹,出城向唐太宗請降,並且表示了他的難處——部將們不肯投降。李世民命人拿出唐軍旗幟,告訴密使:如果孫代音真心要投降,就把唐軍的旗幟插在城頭之上。

孫代音依計而行。城中守軍一看,以為唐軍已經攻上了城墻,頓時鬥志全無,只好乖乖繳械投降。

就在李世民準備進城受降時,臉色陰沉的李世勣突然帶著幾十名官兵攔在了他的馬前。

李世民一下就明白是怎麽回事了。

當初孫代音反悔,李世民一氣之下作出洗劫白巖城的承諾,可現在白巖城一旦投降,官兵們期望中的戰利品便會全盤落空。所以,此刻李世勣是代表將士們討賞來了。

換句話說,他們是來“脅迫”天子兌現承諾的。

果不其然,李世勣一開口就說:“皇上,將士們之所以冒著矢石、不顧生死地戰鬥,就是希望破城後分得自己的一份戰利品;眼下城破在即,卻要接受他們的投降,實在是讓將士們為之心寒!”

陣前討賞這種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萬一處理不當,就有可能激發兵變。

不過這種事情對李世民來講只能算是小菜一碟。

李世勣話音剛落,李世民立刻翻身下馬,首先向將士們表示道歉,然後說:“將軍所言甚是!然而,縱兵殺人,掠虜人家妻兒,朕實在於心不忍。請你們放心,凡是將軍麾下的有功之人,朕一定用府庫中的錢物來賞賜,以此向將軍贖回這座城。”

天子都把話說到這份兒上了,李世勣等人當然就無話可說了。

唐軍受降後,白巖城的一萬多居民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李世民甚至下令對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賞賜布帛。而對於其他各城派駐白巖城協防的高麗士兵,李世民則發給他們幹糧,要去要留,任他們自便。

隨後,李世民將白巖城置為巖州,任命孫代音為巖州刺史。

六月三日,李世民又將最早攻下的蓋牟城置為蓋州。

早在唐軍攻破蓋牟城之前,淵蓋蘇文曾經從加屍城(今朝鮮平壤西南)派出一支七百人的特遣兵團進駐該城。城破之時,這些人都願意加入唐軍,為唐帝國效力。可是李世民卻沒有同意,他說:“你們的家都在加屍,如果為我而戰,淵蓋蘇文肯定會殺死你們的家人。得一人之力而滅一家,我不忍心這麽做。”隨即發給路費和幹糧,將他們全部放歸。

從這些戰後處理來看,李世民不愧是一代明君。

因為上述表現確實充滿了人道主義色彩。

當然了,這些做法也可以說是出於一種政治宣傳的需要,比如——彰顯大唐軍隊王者之師的風範,以吊民伐罪的姿態收攬人心,從而瓦解其他城市高麗軍民的抵抗鬥志,等等。然而,無論李世民的動機中摻雜了多少政治意圖,只要這些做法能夠避免生靈塗炭,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挽救無辜平民的生命,那麽不管到什麽時候,這些行為都值得我們敬佩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