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第2/2頁)

葉肇無法,只得躲進山裏。由於隨身未帶食物,他們餓到頭昏眼花,實在撐不住了,不得不冒險下山。

路旁,有一堆地瓜皮。

不是地瓜,只是剝下的皮。倘在平日,誰也不會正眼去看,但這時葉肇卻激動萬分,如獲至寶。

兩人立即蹲下身去,搶著把地瓜皮送進自己嘴裏。吃完一抹嘴,發現還剩了點,又小心翼翼地裝入口袋,以便作為下一次的口糧。

在周星馳版的《武狀元蘇乞兒》中,由貴族淪為乞丐的蘇乞兒父子會一起爭搶狗食,甚至為從破碗中撿到一根肉絲而擊掌相慶。假如葉肇能穿越時空,提前看到這個鏡頭,沒準會認為是在演自己。

昨天,他們還是威風八面的將軍,轉眼間卻連小兵都不如了。

活下去,成了唯一的信念。

吃完地瓜皮,不料卻遇到了一隊日本兵。

這隊日本兵是輜重兵,缺人挑擔,便將二人抓去做了挑夫。

參謀長先挑,走了六七裏地後,他裝成腳疼(也可能是真的很疼),實在走不了,就停了下來。日本兵見狀,上去就是狠狠幾腳,他便索性躺在地上“死”了過去。

參加京滬作戰的日軍,以沖在前面的熊本師團、京都師團等野戰部隊最為野蠻,自登陸後,到了無房不燒,無人不殺的程度,這一度讓後續及輜重部隊叫苦不叠,因為日軍的後勤補給也很成問題,都殺了燒了,別說就地搶糧,連替他們挑擔的人都沒有了。

假如葉肇兩人遇到的是日軍戰鬥兵,就不是踢幾腳的問題,而是至少會給一槍或者一刀,那“裝死”的參謀長就慘了。

參謀長“死”了,他的擔子移到了葉肇肩上。

可憐堂堂中將,哪裏幹過挑夫的活,肩上乍壓重擔,沒多大一會兒就走不動道了。

鬼子打量他也不是個幹重活的料,正好又抓到了其他壯丁,才放了他一馬。

包括鄧葉在內,每個從南京城往外沖的粵軍都稱得上英勇,當然也都很狼狽。廣東話成了他們抱團的精神支柱,或聚或散,或合或離,只要聽到“幾大”,聽到“丟那媽”,就知道在求生路上,自己並不孤獨。

前期收攏整理的粵軍即有1000多人,實際在江南地區還有很多未得到及時收容的散兵。

我曾聽這裏的老人們說起,江南敵後抗戰初起時,抗日武裝裏面,別說打仗,知道怎麽開槍的人都挺少,只有一些操廣東話的老兵是例外。想來,他們極可能是流落當地的粵軍官兵。

如果粵軍不向城外突圍,他們的命運會是怎樣,誰也不敢去想。

鄧龍光有感於此,當得知唐生智遭到群起圍攻,甚至有可能要上軍事法庭時,他主動拿出一直藏在身上的油印命令,替唐生智解了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