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絲殼裏做道場

即使在小格局中,也往往會迸發出無窮的民族智慧。

我到過很多江南古鎮,見識過不止一座古老的宅院。在那些極其普通的門檻後面,往往掩藏著令人眼花繚亂,卻又為之拍案叫絕的建築。它們是住宅,但又是花園,是戲樓,是重重疊疊,一環套著一環的景觀,每一步都讓你嘖嘖稱奇,每一步都讓你感慨前人的奇思妙想。

沿著這個線索,我還可以向諸位介紹一下明末清初的江陰保衛戰。

小小一座江陰城,24萬清軍鐵騎屯集於城外進行圍攻。

城裏守軍有多少?

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僅僅六萬民兵。

率領這六萬民兵的,只是一個江陰典吏,管倉庫的官而已,他的名字,叫閻應元。

閻應元螺絲殼裏做道場,古今中外凡是能用的計幾乎全都用上了,什麽苦肉計、拖刀計、短促突擊、偷營劫寨,甚至於《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

結果,24萬正規軍怎麽都攻不進去,被阻於城外達81天,並且連折三王十八將,戰死人馬比六萬民兵的總數還多,接近七萬!

謝晉元如同當年的閻典吏,該用能用的計他都用上了。

如果說三十六計有什麽共同特色的話,就一個字:詐。

先跟鬼子玩玩詐術。

大部隊撤退後,四行倉庫外圍還留有一處鋼筋混凝土掩體,知道日本人個個精打細算,一定會拿去再利用,所以謝晉元很通情達理地在掩體裏藏了多枚手榴彈,外加一顆大號的迫擊炮彈。

眼看著日軍士兵果真鉆了進去,守軍從外面把連著手榴彈的繩索一拉,手榴彈引爆了迫擊炮彈,一屋子的人都上了天。

等到日軍正式圍攻四行倉庫,謝晉元更是頻頻設計,乃至用類似“草船借箭”的辦法來巧賺對手。

日軍火力猛烈,守軍就用長竹竿挑著鋼盔伸到窗外,看上去就好像一個小兵在左顧右盼。這樣射人射馬的好機會,日軍狙擊手自然不能放過,於是爭先恐後地朝鋼盔上亂打,鬧了個不亦樂乎。

看準日軍射手的所在位置後,謝晉元在樓頂上親自端起槍,一槍一個過去,鬼子兵皆應聲倒地。

見指揮官盡顯一等神槍手的風采,守軍頓時軍心大振,連新兵們都備感鼓舞,完全不記得自己是身處日軍包圍之中了。

四行倉庫頂樓由於設有高射機槍,所以日機也沒辦法進行低空俯射轟炸。唯一的缺點是高樓上沒有窗戶,鋼筋水泥的墻壁上又很難鑿出槍眼。

這個也得借日本人的“箭”。

見守軍從樓頂上進行射擊,日軍就調來平射炮,朝樓上亂轟。

到底是銀行造的樓,幾顆炮彈對它來說,幾乎是毛毛雨,不過,槍眼不用愁了,因為炮彈幫著“鑿”出來了。

有了現成的槍眼,守軍既可以向前射擊,又能向下扔手榴彈和迫擊炮彈,十分爽。

在短短幾天之內,日軍接連向四行倉庫發動七次進攻,均無功而返。

白天不行,就改用夜襲,卻意外地遭遇到了謝晉元發起的“照明戰”。

作為德械師,武器相對好些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在於官兵素質都很高,不光是軍事素質,也包括文化和科技知識。

相對於一些地方軍連電燈是啥樣都沒見過,謝晉元對電燈照明這一套玩得相當熟練。

從第一天開始,他就將四行倉庫內的電燈全部予以熄滅,以避免晚間暴露。

當日軍對倉庫發動夜襲時,若尚在一定距離內,即用信號彈進行射擊,那東西不管打不打到人,起碼周圍都被照亮了,一找到目標,輕重機槍馬上跟著一道突突地打過去。

再靠近一點的,信號彈用不上了,就用手電筒。

把大號的手電筒綁在竹竿上,從槍眼裏伸出去,往下一探,頓時把地面照得瓦亮瓦亮,連鬼子那慘白的臉都看得見了。

別廢話,直接甩手榴彈和迫擊炮彈就行了。

謝晉元後來還把倉庫裏的棉花翻出來,搓成撚子,浸上煤油,點著後往周圍地面一扔,這叫火攻,即算你能僥幸逃過子彈,避過炮彈,總沒膽子像哪吒一樣,踏著風火輪前進吧。

“八百壯士”守四行倉庫整整四天,如泰山般巋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