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5/10頁)

能頂住就是好樣的。第34師師部進駐萍鄉,將另一個團推往前線,在駱湘浦團右側占據高地,計劃轉守為攻。

三軍士氣高昂,身在一線的駱湘浦也摩拳擦掌,但是戰局突然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轉。

你盾堅了,對手的矛也會利。橫山勇在主陣地使用的是大兵團急襲戰術,來勢既猛又快。薛嶽將滇軍第五十八軍撥歸王陵基指揮,旨在助其一臂之力,不料第五十八軍戰鬥不利後害怕被殲,急急向後撤退,日軍乘隙而入,讓第34師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境地。

第34師毫無防備,一時秩序大亂,師部在退出萍鄉城時,都沒顧得上給前線的駱湘浦下達指示。

在前後受敵的困境下,駱湘浦自行率部突圍,追上師部後,又奉命擔任後衛。

日軍緊隨而至,駱湘浦選擇了一處叫梨樹坳的山頭作為防禦陣地。

梨樹坳山不高,坳口兩側荊棘叢生,這樣的地形,敵我雙方均難以發揮火力,相對而言,對川軍還更有利一些。

駱湘浦指揮重機槍連對準坳口正面,兩側荊棘區則埋伏了密集的步兵,他預計日軍為避免傷亡,一定會想辦法穿越荊棘。

喝酒不吃菜,各人有所愛。川軍擅長的是攀藤過溪以及在山上躲貓貓。日軍則是劈刺術厲害,若是空曠地帶後玩拼刺,幾個人往往都拼不過他一個,因此駱湘浦要求絕不能讓日軍順利穿過荊棘。

不出所料,日軍從正面進不來,真的派出一股兵來鉆荊棘了。

荊棘有刺,只能伏在地上爬行,川軍乘機沖入,以多打少,把這股敵兵刺得七零八落,狼狽而逃。

梨樹坳是個小型阻擊戰,第34師所取得的有形成果並不大,但敗逃之中還能回頭一擊,也讓王陵基多少得到了一些安慰。

前進陣地、主陣地先後失守,等於長沙周圍的兩座大門已經洞開,薛嶽看出大勢不好,為此惶恐不已,坐臥不寧,然而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薛嶽依嶽麓山建立炮兵陣地,對日軍進行迎頭炮擊,成為會戰的一大制勝因素。

橫山勇此次吸取教訓,在正面攻擊的同時,專門動用一個師團,渡過湘江,迂回到嶽麓山之後,向嶽麓山發起猛攻。

薛嶽計不及此,完全沒提防到日軍會從背後偷襲,山上的防守兵力配備不足,嶽麓山也很快失陷。

長沙城與嶽麓山僅一水之隔,日軍占領嶽麓山後,對長沙形成瞰制之勢,長沙再難固守。

1944年6月18日,長沙失守,從第九戰區到中國統帥部皆大為震撼。

蔣介石打算放棄粵漢路,移重兵於湘西,並調薛嶽至湘西指揮,以守住湘桂路,確保重慶的安全。

薛嶽接到電報後沒有動彈,說:“我不去給重慶守大門。”

薛嶽身為粵系軍人,自有他的一套算盤,他要屯重兵於湘南,以便不讓日軍打通粵漢路,威脅到粵系軍人的團體利益。

蔣介石拗不過薛嶽,只得同意他移兵湘南。

現在進入了橫山勇劃分的第三段,即“核心地帶”,其目標主要是衡陽。

橫山勇預料對手將以重兵堅守衡陽,因此計劃以主力發動奇襲,薛嶽則急忙調兵部署於衡陽以東,以掩護衡陽之側背。

王澤浚第四十四軍奉調茶陵,接到薛嶽的命令,他起初回電說,力量不夠,不如堅守待命。

薛嶽勒令必須南下,王澤浚只好率部開拔。其實他的力量還是夠的,雖然在長沙外圍戰中略有傷亡,但新近收容了一支從長沙潰出的貴州部隊,共有一千多人,補充到各團之後,兵員很足。

在前往茶陵的途中,王澤浚得知楊漢域率第二十軍也正開赴同一目的地,而且雙方將在一條道路上匯合行進。

四川內戰時期,王纘緒是楊森的部下,後在統一之戰中反叛了楊森。父輩的恩怨對王澤浚的心理頗有影響,他不太願意與楊森的部隊為伍,唯恐遭其暗算。

王澤浚便以兩軍同行,會發生擁擠,乃至被敵機轟炸為由,避道而行。這樣一來,便落在了後面,薛嶽隨之取消原令,讓他們搶占茶陵以北的攸縣。

王澤浚采用的是慣常行軍方式,這裏要防備,那裏要警戒,瞻前顧後,層層推進。他不知道,橫山勇在“核心地帶”采取的是奇襲戰術,一上來就對衡陽外圍的各外圍據點展開拼命爭奪,兵貴神速,哪容得你這麽磨蹭來磨蹭去。

第四十四軍不僅沒能搶占攸縣,其軍部還被日軍圍困在茶陵與攸縣之間的丘陵地帶,幸而那裏地形復雜,日軍行動不便,未敢大膽進攻,加上主力部隊緊急救援,王澤浚方得以脫身。

王澤浚回過神來後,日軍已經占據攸縣縣城,再也攻不下來,只得請準薛嶽,將部隊撤到茶陵以東進行整頓。